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应论从认知、社会、文化等方面解释语言的使用。根据这一理论,语言使用是在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因素的驱动下,为实现交际目的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语言选择的程。翻译是译者将源语文本转换成目标语文本的语言选择过程,是特殊的双向语言交流和顺应过程。因此,从顺应论视角下进行翻译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维农少年》取材于美国校园枪杀案,2003年获得英国文学布克奖。自问世以来该书广受赞誉,国内外学者已对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从文学层面对《维农少年》进行研究,而对其翻译层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对《维农少年》中英两个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对语言内部顺应、语言外部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这四个层面的实例分析,本文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以达到语用等效的目的,同时,论证了选择与顺应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研究结果发现:在翻译过程中选择与顺应既可能发生在语言层面,也可能发生在非语言层面。在语言层面,顺应现象可能发生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在非语言层面,译者应充分考虑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的心理世界、社会文化世界与物理世界,并作出相应的顺应;翻译过程的动态顺应是译语在语境因素与语言结构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通过连续不断地选择与顺应所体现的;同时,译者在顺应过程中的意识凸显程度受到翻译目的与译入语读者接受能力的共同影响。 从顺应论视角探讨翻译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更全面地认识翻译过程。本研究论证了顺应论在文学翻译领域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并对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