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比较针灸通督、常规针刺、药物三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神经功能缺损、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通过测定患者外周血CD34+、CD133+细胞水平的变化来反应骨髓干细胞的动员效率,为针灸治疗脑梗死的优选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通督治疗组(A组)、常规针刺方法组(B组)、药物对照组(C组),每组40例。三组在基础病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针灸通督组患者采用艾灸百会、大椎刺络放血,同时结合针刺的治疗方法,取穴为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常规针刺组取穴为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针灸通督组和常规针刺组均一日治疗一次,14天观察疗效;药物组采用中成药通心络胶囊进行对照,一次2粒,一天3次,口服14天。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D34+、CD133+、神经功能缺损、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检测及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数据统计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三组治疗前后比较,三种疗法均能不同程度的升高患者外周血CD34+、CD133+细胞水平,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治疗前后比较,三种疗法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ADL评分,A组与B、C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针灸通督组、常规针刺组、药物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骨髓干细胞动员、神经功能缺损、ADL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2)针灸通督组对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神经功能缺损、ADL的干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组和药物组,提示针灸通督疗法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优势。(3)针灸通督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经济实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着较为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