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理论研究一词多义动词的意义建构——以“Make”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e87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一词多义动词都属于高频词汇。它们令句子或段落的表达更加恰当和生动。然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和识记多义动词的多种义项始终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难点。主要原因来源于学习者认为这些义项间并不相关,而且很难推测其具体含义。但是,实际上一个多义动词的众多义项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联系的语义网或概念网,而且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这些义项间是相互关联的。在过去,来自不同语言学流派的很多语言学家已经研究过这些多义动词的语义结构以及多义动词的形成原因。但是他们最终将注意力放在了社会和历史的因素上,忽视了人类本身的认知能力。因此他们并没有发现这其中真正的原因。  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出发,根据框架理论来研究一词多义动词 make,目的在于发现一词多义动词的特点、意义建构过程以及影响意义建构的因素。并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一词多义动词有什么特点;一词多义动词是怎样进行意义建构的;以及影响一词多义动词意义建构的因素有哪些。通过研究,最后发现一词多义动词的义项分为三种(即原型义、引申义和具体义),且各义项间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建构过程包括从原型义到引申义的建构、从引申义到具体义的建构,以及从原型义直接到具体义的建构;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一词多义动词意义建构的三种因素:视角、背景,以及相似性特征。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意义以及整篇文章的结构。第二章主要从语义、语用和认知三方面回顾前人对一词多义的研究。除此之外,本章还涵盖了一词多义和相关语言学概念的定义,及以往对动词的研究。第三章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论。对框架理论的阐释包括框架的定义、认知框架的本质和特点、以及框架与次框架。研究方法论部分包含研究问题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第四章根据框架理论对一词多义动词的意义建构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其特点、意义建构的过程、以及影响意义建构的因素。第五章是对本文进行总结的部分,包括主要发现、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如果英语学习者能够掌握并理解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那么他们在今后的词汇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大进步。对他们理解一词多义动词意义建构的本质有帮助。并且是学习者,尤其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更加容易地感知和识记一词多义动词的众多不同义项。
其他文献
《藻海无边》是二十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简·里斯的巅峰之作。藉由该作简·里斯荣膺英国皇家文学会奖和史密斯文学奖,奠定了其在当代英国文坛的重要地位。特殊的成长背景造就了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在发生变化,唐诗翻译却越来越被译界人士重视。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条渠道。唐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精致典雅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
本文以英语中间接回指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英语间接回指的释义,揭示英语间接回指的认知机制,从而深化对英语间接回指的释义研究。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