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聚落用地空间格局产生了变化。喀斯特山区的聚落用地景观格局与平原地区的聚落用地格局存在差异,在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如何合理的对聚落用地进行优化,是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聚落用地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因子,能够有效对聚落用地进行评价与优化,为区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本文以喀斯特山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人工目视解译获取研究区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GIS、Fragstats4.2软件平台,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土地转移矩阵法、景观指数法、KDE法分析环江县2005年、2010年、2015年聚落变化特征,揭示聚落用地空间变化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对聚落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通过MCR模型对2015年聚落用地空间布局进行评价与优化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2005年、2010年、2015年聚落面积为5228.10 hm~2、5905.65 hm~2、7080.68hm~2,分别占总面积的1.14%、1.29%、1.54%,聚落用地面积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聚落用地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海拔0-350m、坡度0-5°、河流距离0-1km、道路距离0-0.5km的区域内。(2)2005年-2010年间的聚落用地转入面积为1092.58hm~2,转出面积为584.60hm~2,2010年-2015年间,聚落用地的转入面积为3720.73hm~2,转出面积为2506.59hm~2,主要是与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等用地发生了转换;从景观指数变化来看,聚落用地景观呈现破碎化、复杂状态,斑块形状趋向不规则。(3)聚落用地密度高值区主要在环江县的中南部区域,集中于思恩镇、洛阳镇南部、川山镇的东部以及明伦镇,高密度区以思恩镇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减少。密度高值区在2010年-2015年间有明显的增加,聚落密度结构呈现由散点状分布到组团状分布的发展趋势。(4)地理探测模型中因子探测与生态探测分析表明:海拔、人口密度、城镇距离、坡度是影响环江县聚落密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其次是人均纯收入、河流距离、道路距离,河流距离与道路距离影响较小;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影响聚落用地变化受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子之间呈现双因子增强与线性增强作用,说明聚落用地变化并非单独因子作用的结果。(5)生态安全格局的聚落评价结果:环江县划分核心发展区、过渡发展区、调整发展区、限制发展区4种评价等级。调整发展区的聚落面积最大,面积为3851.51hm~2,占比54.53%,其次为核心发展区,面积为1869.25hm~2,占比26.45%,过渡发展区面积为1073.94hm~2,15.20%,限制发展区面积最小,面积为268.82hm~2,占比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