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有利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放初上海有私营广播电台23座,伪公营广播电台22座,共计45座,广播电台数量居全国之首。上海解放后,民众文化总体水平偏低,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介影响有限,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广播电台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上海建设的热情。对1949-1952年间上海广播电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充实马克思主义传播载体的研究,而且能够总结其历史经验,为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1949-1952年上海广播电台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有着特定的基础。从理论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报刊和无线广播的理论对上海广播电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指导意义。从现实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需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海市市民文盲率较高侧重于通过声音或是图像获取信息;广泛的听众基础是广播电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有利条件。1949-1952年间上海广播电台能够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广播宣传经验;广播电台的播音撰稿人或是发言人理论修养较高;电台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广播电台在听众对象的选择上指向明确。工人、农民以及青年学生是大众化的重点对象,上海广播电台结合受众特点开设多种节目,这些指向性明确的节目能够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效果。上海广播电台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不仅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读,还包括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介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以及群众史观的解读,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马克思主义,提升其理论水平。同时,上海广播电台在节目中融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群众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能够使群众认识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上海广播电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主要是从“革旧”与“布新”两个方面展开的。“革旧”主要是指改造私营电台,建立公私合营电台,坚守广播事业的党性原则。“布新”包括两部分,一是开设多种节目。借助新闻节目实现党的方针政策的普及;开设理论讲座对听众进行较为系统的教育,通过文艺节目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动性。二是集中建设收音网。与机关团体合作成立收音小组,设立工厂有线广播电台,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解放初期,上海广播电台对马克思主大众化的推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上海广播电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巩固了新生政权,增强了民众对党的认同。但是,解放初期上海广播电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计划性不够,缺乏与民众的深层次互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对上海广播电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启示进行探讨,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