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进展中股骨颈皮质骨微观理化特性的变化及其对骨强度作用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engqi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骨质疏松症已跃居为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并列的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质量下降以及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变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己成为危害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优化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以及完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体系己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临床工作中,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预测以及疗效评估的主要参考指标,但根据DXA测量的骨密度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的结果常与临床实际情况不一致:部分脆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值并未达到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既往研究发现,在骨质疏松进展中,骨组织结构逐渐退变,微观化学成分、微观力学性能往往也朝着不利于骨组织力学强度的方向发展。现有证据提示,除骨密度外,骨微观层面的改变也能反映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目前,骨质疏松进展中松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化学成分、微观力学性能的变化及其与骨强度的关系已基本明了。与松质骨相比,皮质骨在股骨颈整体力学强度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OP及OP骨折的发生过程中,股骨颈皮质骨的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力学特性、微观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三者在骨骼宏观力学强度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权重的研究尚少。因此,深入研究骨质疏松进程中股骨颈皮质骨微观层面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骨组织宏观力学强度间的关系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目的:通过从皮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力学特性、微观化学成分三方面入手,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纳米压痕实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及轴向压缩试验等手段,对OP发生过程中皮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力学特性、微观化学成分及股骨颈宏观力学强度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股骨颈宏观力学强度的作用及权重,建立皮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力学特性、微观化学成分与股骨颈宏观力学强度之间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115名,测量其健侧股骨颈骨密度,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并结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以T值定量骨密度,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1.0 SD);骨量减少组(-2.5 SD<T<-1.0 SD);OP组(T≤-2.5 SD或股骨颈脆性骨折);重度OP组(T≤-3.5SD或T≤-2.5 SD+脆性骨折)。采用Micro-CT测量股骨颈皮质骨微观空间结构的相关参数;采用纳米压痕仪测量股骨颈皮质骨微观力学特性的相关参数;采用FTIR和XRD检测分析股骨颈皮质骨微观化学成分的相关参数;采用轴向压缩试验测量股骨颈的宏观力学强度。将以上实验项目的结果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股骨颈皮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力学特性、微观化学成分对股骨颈宏观力学强度的影响权重。结果:(1)Micro-CT检测显示,从骨量正常至重度骨质疏松,股骨颈皮质骨矿物质密度逐渐降低,总孔隙率逐渐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骨量正常组与OP组、骨量正常组与重度OP组的皮质骨厚度有显著差异外,其它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轴向压缩试验显示,股骨颈最大载荷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纳米压痕实验显示,从骨量正常至重度OP,股骨颈皮质骨弹性模量逐渐下降,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股骨颈皮质骨硬度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FTIR分析显示,重度OP组股骨颈皮质骨矿盐基质比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OP组皮质骨矿盐基质比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骨量正常至重度OP,股骨颈皮质骨胶原交联比和矿盐结晶度均逐渐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XRD分析显示,从骨量正常至重度OP,晶粒尺寸逐渐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力学特性、微观化学成分的相关参数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7)皮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力学特性、微观化学成分的相关参数与最大载荷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8)微观力学特性的两个指标中弹性模量与最大载荷的相关性最强,微观空间结构的三个指标中皮质骨矿物质密度与最大载荷的相关性最强,微观化学成分的四个指标中晶粒尺寸与最大载荷的相关性最强;(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微观参数中,股骨颈皮质骨弹性模量与股骨颈最大载荷相关关系最强。结论:(1)从骨量正常到重度骨质疏松,皮质骨各微观参数均逐步发生变化且均能对股骨颈宏观力学强度产生影响;(2)皮质骨的微观力学特性、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化学成分的相关指标中与宏观力学强度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依次是弹性模量、矿物质密度、晶粒尺寸;(3)在诸多微观参数中,股骨颈皮质骨弹性模量对股骨颈宏观力学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大;(4)通过对这些微观参数的评估,能够阐明股骨颈皮质骨微观理化特性对股骨颈宏观力学的作用机制,为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使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开始新建,随之而来的环境噪声污染不可避免,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不仅能从噪声污染角度为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提供设计参考,同时方便环保人员对道路交通的噪声进行防治。现如今,用于城市交通噪声预测的道路参数(主要指交通量、平均车速)多来源于单日采集,基于此类参数的预测结果并不能保证其准确性与稳定性,对于任一道路,其道路参数每时每日都是变化的,本文基于道路服务水平对城市快速路
“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空间信息是推动空间科学、技术与应用发展的基础,其瓶颈问题在于空间信息的测度。自前苏联制图学家Sukhov率先将信息论引入地图学领域以来,空间信息量算方法不断发展,被广泛用于影像解译、地图设计、制图综合等领域。相应地,一门以空间信息量算、传输、应用为特征的新科学——地图信息论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当前,针对矢量数据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建筑物作为最活跃的城市要素,出现了大量新建以及改建,准确高效的建筑物特征表达以及变化信息提取对于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在新世纪的迅猛发展为建筑物特征表达与变化检测提供了大量数据,对于如何有效利用数据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利用神经网络可以对建筑物高层、低层特征进行表达,但是无法确定网络如何构建特征,特征表达不全面,建筑物特征表达能力不
学位
目的:研究PD-L1在肝癌干样细胞(Liver cancer stem-like cells,LCSLC)中的表达及其对LCSLC肿瘤干细胞特性和肿瘤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索LCSLC中调控PD-L1表达变化的上游信号通路以及PD-L1调控LCSLC干细胞特性和肿瘤生物学功能的下游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球培养法获得LCSLC,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133等干性标志物分子的表达,利用Wester
随着“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我国逐步建成了大量的交通枢纽,跨海桥梁作为区域间的重要连接通道,其建设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复杂的海洋环境给跨海桥梁的建设及使用安全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安置在海床上的桩基础,其周围土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跨海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服役年限。所以,准确计算随机波流作用下桥梁桩基周围海床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响应对指导桥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
山地冰川对于我国而言,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而且能够为绿洲经济发展和寒旱区环境稳定提供重要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冰川都处于减薄和负物质平衡状态,引发淡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以及冰湖溃决、泥石流等一系列突发性冰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因此,研究山地冰川的表面高程及物质平衡变化,可以为淡水资源的评估和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
分布式CORS因其能够克服单台服务器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地基增强系统的主流形式。现有RTK服务软件在面对大规模CORS网分布式部署时,存在用户高并发受限、无法跨区域服务、跨系统可视化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阻碍应急救援、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大众化高精度位置服务发展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发展成熟的VRS定位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了大气延迟时空特性与VRS格网划分,设计并实现了分布式CORS
大兴机场作为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总占地面积4.1万亩,相当于63个天安门广场。大兴机场的外形以凤凰展翅的六角星形状向四周放射,形成了"世界最大屋顶"。航站楼综合体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82个登机口沿着其中5条射角的每条边依次布置。旅客安检后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约600米,步行时间不到8分钟,效率优于世界其他同等规模机场。自2019年9月25日通航以来,大兴机场以优质、便捷的服
期刊
拟建某线路某车站整体布设在察达大型堆积体上,堆积体坡度较陡、坡表广布大块棕色漂砾,有发生较大范围坍滑及局部落石的风险。为确保车站站位安全,本文对堆积体开展了系统性调查研究,探究其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稳定性。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地质钻探、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和遥感影像查明了该堆积体的空间分布及物质组成(颗粒、成分),采用碳-14测年法测定了堆积体河谷段下伏黑色淤泥质土体年龄,以此为依据推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