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治疗后期常会遗留大小不等的残余创面,治疗较为棘手,迁延不愈,迟滞患者救治进程。再次清创植皮治疗是大面积残余创面修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此类创面表现复杂,基底高低不平,边缘不规整,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相互交错分界不清,且多伴有多重耐药菌顽固感染,彻底清创难度较大。传统使用手术刀、组织剪、有齿镊等常规手术器械的清创方法,对于此类创面的清创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彻底清除坏死感染组织,植皮后创面再次感染率较高,植皮存活率低;且因伴有较多正常组织损伤,创面愈合时间较长。因此,对于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修复,迫切需要更先进的清创工具,采用更科学的清创方法。水动力清创系统(以下简称水刀)是近年国内引进的一种先进的清创设备,相较于采用手术刀、组织剪等常规手术器械的传统清创方法,水刀清创手术视野清晰、操控性好、安全性高,最大的优点是具有高度的组织选择性,可实现精准清创。水刀在国外用于烧伤早期创面清创已有10多年,其应用价值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而其对于严重烧伤治疗后期大面积残余创面的清创效果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研究目的评估水刀在严重烧伤患者大面积残余创面修复中的清创效果,为临床医生在修复此类创面时选择合理的清创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以进一步改善此类创面的清创效果,提高植皮手术成功率,缩短疗程。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因严重烧伤治疗后期大面积残余创面接受清创植皮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水刀清创组和传统清创组,对两组患者的残余创面分别采用水刀和常规手术器械进行清创,清创后均取自体刃厚皮制成邮票皮进行移植修复。必要时进行二次清创植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每1%TBSA创面清创时间、术前及术后3 d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7 d植皮存活率、两组患者二次清创百分比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等指标。术中每1%TBSA创面清创时间、术后7 d植皮存活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等指标以“?χ±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3 d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二次清创百分比以“率(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研究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76例,其中水刀清创组34例,传统清创组42例。两组术前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100%,且在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Ⅲ°烧伤创面面积、残余创面面积、残余创面首次清创开始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水刀清创组患者每1%TBSA创面清创时间为(1.2±0.3)min,少于传统清创组的(1.9±0.4)min(t=-9.098,P<0.001)。术后3 d,水刀清创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1.76%(4/34),较传统清创组的38.10%(16/42)降低(χ2=6.718,P=0.010)。术后7 d,水刀清创组患者植皮存活率为(90±8)%,较传统清创组的(83±15)%增高(t=2.334,P=0.022)。水刀清创组患者二次清创百分比为5.88%(2/34),较传统清创组的23.81%(10/42)降低(χ2=4.542,P=0.033)。水刀清创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0.6±1.5)d,少于传统清创组的(13.3±2.5)d(t=-5.442,P<0.001)。研究结论水刀清创用于严重烧伤患者治疗后期大面积残余创面修复,较采传统清创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创面感染率,减少二次清创植皮次数,提高植皮存活率,加快创面愈合,清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清创方法,有望取代传统清创方法,成为严重烧伤患者大面积残余创面修复的常规清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