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梗三宝木是大戟科三宝木属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广西特有民间药用植物。现代药物研究表明,三宝木属植物中的成分类型非常丰富,囊括了萜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单宁类等多种类型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长梗三宝木自2000年起发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瑞香烷二萜类化合物后,逐渐步入了天然产物研究者的视线。截至目前,已从该植物中发现了 40余种新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证明了该植物是三宝木属中富含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最多的植物之一。其中得到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经现代药理研究手段证明具有较强的抗HIV-1型病毒和抗炎等药理活性,也证明了长梗三宝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研究和开发价值。本学位论文对长梗三宝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细致研究,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用95%乙醇溶液提取得到药材总浸膏先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试剂萃取,得到三个部位浸膏。经初步药理活性筛选,发现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浸膏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和人肝癌HepG2细胞株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正丁醇部位浸膏仅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具有较弱的细胞毒活性。本实验主要对石油醚部位浸膏进行细致分离,经硅胶柱层析初步分离,以紫外导向、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指导,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MCI柱层析、中压快速ODS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结合高分辨质谱、核磁波谱数据及文献对比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trigothysoid D(1),trigothysoid E(2),trigothysoid F(3),trigoxyphin K(4),trigochinin F(5),trigonothyrin E(6),trigonosin D(7),trigochinin A(8),trigochinin B(9),trigochinin D(10),trigochinin E(11),trigoheterin B(12),trigolin G(13),trigoxyphinA(14),(-)-loliolide(15),β-谷甾醇(16)和单棕榈酸甘油(17)。其中化合物trigoxyphinK(4)、trigoheterinB(12)和trigolin G(13)、(-)-loliolide(15)为首次从长梗三宝木中分离得到。为了快速定位瑞香烷型二萜类目标化合物,实验通过归纳化合物UV特征,确定了目标组分,运用一系列分离手段靶向分离目标化合物,从Fr.12-13组分共分离得到11个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1、3-5和7-13)。并总结文献数据,预测了 9个未知成分的可能结构,其中2个成分可能为新化合物。采用CCK-8法测定了化合物(1-11、14和17)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和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1,2对3种肿瘤细胞均具有中等增殖抑制活性,化合物9对人宫颈癌HeLa和人肝癌HepG2细胞株具有中等增殖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5.96和14.74μg/mL。化合物1,2,9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均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