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居民住房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夹心层”群众因其特殊的身份被排除在现有保障性住房政策之外,住房问题迟迟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前进脚步,社会各界对于“夹心层”住房保障问题争议也愈来愈多。由于历史原因,经适房和廉租房之间存在政策缝隙,这种“政策真空地带”导致一大批住房困难的群体没能被纳入到住房保障体系中。为缓解这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政府部分在已有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制度。显然,公租房制度的补充作用对于处于经适房和廉租房“政策真空地带”的住房困难群众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公平性原则,它的出现为实现全民“居者有其屋”的目标了又增添了一块关键的拼图。但由于我国公租房制度刚刚起步,相关政策制度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包括公租房的惠及群体定位、租金价格的合理设置等政策均还不成熟,各项规定还处于补充和改进过程中。因此,如何正确定位和处理以上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完善公租房制度,促进各地区公租房制度的良性发展,最终建立系统化、层次化、制度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现阶段政府公租房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国内外相关专业学术论文、著作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公租房制度出现的必然性和意义。通过分析总结上海市政府公租房政策的法律公文以及深入研究上海市公租房制度现状,指出了上海市公租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若干完善上海市公租房制度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现有保障性住房政策下公租房出现的必然性。首先对公租房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借助理论分析和制度分析说明了公租房制度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最后阐述了公租房制度出现的意义;(2)通过对上海市公租房政策准入,运营管理,退出以及资金等各个环节的分析研究,指出了政策中存在的问题;(3)针对上海市公租房政策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上海公租房制度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