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孕行为的法律争议分析及其规制研究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许多在受孕方面有障碍的夫妻实现了做父母的愿望,从试管婴儿技术到现如今频现的代孕,冲击着人们对“父母”的认知。通过知网搜索可发现关于代孕话题的讨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便只增不减,2015年中国出现第一例代孕案件再到近期娱乐圈爆出的跨国代孕案件使人们更加关注此话题。此前笔者无意间观看到一部纪录片《被出租的子宫-印度的代孕母亲》由此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又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发现在代孕这条产业链下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从此条“流水线”上的任何一个主体出发包括父母(客户),中介,代孕者,孩子,社会公众,每一个主体下都会引发一系列的争议延伸出许多法律问题,它未来的走向以及是否应当为大众所接受,如何规制都在引起大家广泛的争论。本文基于对代孕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检索有关代孕的著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关于代孕话题的文章讨论面较为单一、不成体系,现行规章制度位阶低、针对性弱,规制措施不完善。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关代孕问题应当构建完整的框架体系,制定更高位阶的立法,完善具体规章制度,提出针对性的规制措施。首先,通过对代孕概念进行相关界定梳理相关问题,为后文奠定基础。其次,在界定清楚相关概念的背景下,从全国首例代孕子女监护权案入手,对代孕相关案例进行整理,汇总形成分析报告,通过制作案件表格可清晰发现代孕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并在案件汇总的基础上,讨论相关争议焦点,包括代孕的合法化之争、代孕协议的有效性之争、代孕婴儿身份确认之争、监护权归属之争以及各方权益保护等问题,通过争议分析可发现代孕中存在着许多分歧较大的问题,由此更需要对此加以规范。最后,笔者从立法、行政以及司法监督与社会规制等不同角度出发,对代孕领域的未来规范及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望代孕问题能得到更加完善的监管。
其他文献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作为一项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在20世纪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成为了现代生殖医学中的前沿领域。由于社会变革、文明进步、人类价值观逐渐多元化,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被运用于代孕,为不孕者解决家族传承的困扰,带来心理上的补偿和安慰。但作为技术手段,在现实使用中代孕技术同其他技术一样必然存在两面性,由于代孕行为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和隐藏其中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生育率下降、贫富差距等导致女性子宫
学位
“轻罪”在我国只是学理上的概念,法律上并未对其作出明确界定,但是以普通人的视角来看,人们通常认为法定刑较轻的罪属于轻罪、法定刑较重的罪属于重罪。而人们对于轻罪呈扩张趋势的论断,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历部刑法修正案的分析,尤其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在近几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中,不难发现有很多行为在此之前并不属于犯罪,但是出于多方考虑,刑法还是将其规定为犯罪,只是在惩处措施上配合以较轻的处罚。对于轻罪扩张,很
学位
污点证人制度,基本含义是司法机关对于某些罪行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给予罪行豁免的承诺,以换取其与司法机关合作,提供破案的关键证据,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的一项制度。污点证人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后被其他国家的司法制度所吸收借鉴,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今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地区所广泛运用的一项司法制度。该制度诞生以来,已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国外很多疑难案件的侦破也得益于污点证人制度
学位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违背伦理道德,会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虽然近年来,我国法律不断完善,增强了对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打击与惩治力度,但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数量仍在逐年增加,未成年人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实践表明,事后刑罚处罚不足以挽回犯罪已造成的损失,尤其是无法修复受害人产生的精神创伤。所以,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控制,不仅要依靠国家公权力进行事后严惩,也要注重采取事前
学位
人工智能时代已悄悄到来,汽车作为人工智能最大的使用场景,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更多的重视。从国外的特斯拉到国内的小鹏、蔚来汽车等专注于自动驾驶的车企,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中国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有关法律规范却相对匮乏、亟待完善。本文主要围绕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的情形,使用基础理论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该情形下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刑事责任主体以及各主体应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学位
2013年“两高”颁布了《关于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网络解释》)以应对网络空间发生的传播谣言、诽谤、侵害公民名誉、扰乱社会秩序的现象。《网络解释》的出台是将传统刑法引入网络空间的大胆尝试,网络空间所起到的作用和功能早已延申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网络解释》第五条当中规定的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在网络空
学位
企业合规不起诉这一司法措施的应用是最高检发布的关于企业合规从宽处理政策的制度落实。作为一种新的犯罪预防和犯罪治理理论,对保障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确立长效合规经营机制、构建秩序底线,促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制度目前仍处在试点阶段,缺乏法律适用的统一标准和设计,实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该选题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适用困境并
学位
当前我国处于数字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同时也处于互联网犯罪的多发期,流量类黑灰产犯罪作为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类新型网络犯罪,在信息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新型的犯罪模式,也成为诈骗罪、非法经营罪以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罪的高发领域,其产生的不良后果频见报端。在厘定流量类黑灰产犯罪概念范围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证研究法进行分析,研究流量类黑灰产犯罪的主要模式、涉罪类型及犯罪特征,研究该
学位
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是否健全,是衡量未成年人在一国受保护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犯罪原因上,未成年人犯罪固然是因身心不成熟而走上歧途,更是受社会环境影响作出的被动选择;二是犯罪行为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短暂现象”,会随着未成年人成长而消失。国际社会认识到以上两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对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加以保护,以期减少刑事诉讼程序对未成年人成
学位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是基于刑罚人道主义原则和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罚执行体系中进行的一次创新,自2003年发布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的文件,到2019年颁布专门法律,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理论研究尚未形成通说、试点实践也存在地区发展差异的双重困难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总结16年间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经验,将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而该法尚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