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和社会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语言群体间交流困难的实例比比皆是,并且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人们越来越关注跨文化交际这门科学,词汇空缺现象是其中看似简单但却很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关于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备受关注。以往对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人们常常从文化、历史,习俗,宗教等表层现象寻找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忽视了语言符号的社会性——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在当前对词汇空缺现象研究的大背景下,本文从符号和社会符号学的角度,进一步审视了词汇空缺产生的根源。本文以符号学和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词汇的三种意义“指示意义”、“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基本概念入手,阐述并分析了英汉词汇在意义、功能方面存在的差异的原因,指出语言环境和社会结构的不同是导致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功能差异的根本原因。通过对社会符号学中文本,情境,编码,社会语境等基本概念的介绍,进一步论述脱离了社会环境的语言是毫无意义的。其次,本文指出译者是原语作者与目标读者之间的媒介,原语作者是按照原语的语言规则通过编码来表达其意图的,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理解,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意图,通过解码和编码将作者的意图传达给目标语读者。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作者、译者、原文、原语文化、目标语言、译文互为符号和客体。如果译者曲解原文,就会产生误译,导致目标语读者无法理解原语作者的意图,造成理解上的词汇空缺。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语言符号都同其社会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环境造就语言符号。而词汇空缺现象正是原语与目标语在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即意义与功能的不对等造成的。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仅要考虑语言符号意义与功能的对等,更要把握原文作者与目标语读者的社会性,既要考虑语言符号间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外在的社会语境,恰当地选择翻译方法和语言的表达方式。毋庸置疑,“对等”为我们的翻译实践和理论探索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对等”是翻译的理想状态,是相对的,没有完全的对等,而我们只能通过各种翻译策略提升译者的翻译技能尽量使目标语读者的感受接近原语作者的意图,填补空缺,从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