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深入发展、社会制度的转型、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形成了“过度劳动”的驱动力,家庭——工作支持资源状况及个人成就动机诱发“过度劳动”的意愿,个人特质、知识技能、健康状态及工作特殊性构成了“过度劳动”的工作压力度,在三者相互作用下,诱使劳动者或主动或被动进行超时、超强度工作,这种对人才的掠夺性使用,不仅弱化了中国的人力资本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也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直接表现为劳动者的身心受损,甚至是“过劳死”,对整个社会而言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过度劳动”的相关概念、测度、程度、成因、后果及对策六个层面梳理了国内外“过度劳动”的研究成果,了解了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也发现了“过度劳动”衡量标准的“本土化”研究不足、成因的“系统性”研究不足、形成机理的“全面性”研究不足三个方面的问题。由于现有技术手段的有限性,本文主要对后两个问题进行了补充与完善。文章在理论层面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结合国家、企业、家庭、个人四个主体剖析了“过度劳动”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过度劳动”的形成机理模型,显化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便于对“过度劳动”的成因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同时,延续前述三个层次、四个主体,分析了“过度劳动”的导向效应,进一步论证了“过度劳动”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过度劳动”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最后,文章提出了系统性的“过度劳动”应对策略。可分为两大系统六个层面,即外部多方支持系统与内部自我调节系统两大系统,外部多方支持系统可分为国家、企业及家庭三个层面,内部自我调节系统可分为生理、心理与行为三个层面。从两大系统六个层面出发,全方位预防与应对“过度劳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