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既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在社会变迁条件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统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论的重要课题。但是,我国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零散,多是对西方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模型的鉴别和验证,理论研究薄弱,多偏重于思辨的探索,或者是从中国特色的德育教育的角度提出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缺乏理论支持。最突出的问题是,国内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和提法是众说纷纭,说法不一,提出的标准数量各异,角度不同,当前的心理健康标准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还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认识,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利的,也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陷入迷茫。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客观揭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结构成分和评定要素。研究程序是(1)整合以往提出的各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编制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同问卷,得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状况;(2)经过专家评定,结合学生认识,运用统计方法和理论探讨的方式最终得出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标准的结构成分和评价要素。具体研究结论如下:一、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由5个基本维度、22个评价要素构成的多维度的结构模型。1基本心理能力,评价要素:安全感、有抗压能力、自主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自我认识与接纳。2内外协调适应,评价要素:良好的社会适应、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人格完整与协调、人际关系和谐、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3情绪情感稳定,评价要素:心境稳定平衡、情绪适度表达与控制、心态积极。4角色与功能协调,评价要素:智力正常、符合社会规范,满足基本需要、符合社会家庭学校赋予的角色、自尊、有生活目标并切合实际。5良好的学习能力,评价要素:有效学习的能力、有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在学习上有所成就的决心和行动力、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二、专家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整体上专家在所有标准条目的认同值都高于大学生,显著高于大学生的认同条目有:智力正常、自我认识和接纳、心态积极、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意志坚定刚强、有抗压能力。三、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知特点是积极认同但同时存在模糊和不确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偏向于生活化但未经理论化,因此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推广和教育。四、本研究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标准,使用本研究的标准来评判实践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需要坚持相对、长期、动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