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烯酸内酯(butenolide,BUT)是一种由镰刀菌产生的真菌毒素,能够引起动物多种毒性反应,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是一种潜在的危害。但到目前为止,其毒性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有研究表明,BUT能够引起动物多种组织明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但该效应在BUT的毒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采用生物膜毒理学的方法,以脂质过氧化作为中毒的起点,观察BUT对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作用。另外,考察了BUT对HepG2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以及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从氧化应激损伤的角度研究了BUT引起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BUT能够引起红细胞膜发生明显的脂质过氧化,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地增加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BUT对红细胞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明显的毒性损伤作用,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细胞膜巯基的含量,抑制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增加膜蛋白弱固定化与强固定化比率(W/S),明显缩短膜蛋白的旋转相关时间τc。BUT对膜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唾液酸(SA)的含量及膜蛋白组分没有明显的影响。 BUT明显降低HepG2细胞内非酶性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和蛋白巯基(P-SH)的含量,并显著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抑制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酶如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另外,BUT还能够引起细胞明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上述结果表明,BUT能够引起细胞内明显的氧化应激。 BUT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能够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地降低HepG2细胞的存活率,并能引起细胞膜的损伤,使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的外漏增多。实验结果表明,BUT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GSH含量的降低和ROS的过量产生)参与了BUT的细胞毒性。巯基含量调节剂预处理能够明显影响BUT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毒性:含巯基化合物GSH、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二硫苏糖醇(DTT)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的发生,并完全抑制BUT的细胞毒性;与之相反,细胞内GSH耗竭剂丁硫氨酸亚砜胺(BSO)和马来酸二乙酯(DEM)能够明显增强BUT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毒性。ROS清除剂D-甘露醇(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