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图尔盖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断坳双层结构”的陆相裂谷型盆地。南图尔盖盆地经几十年勘探以来,已经发现了17个油气田。但是,前人对于南图尔盖盆地进行的各种研究工作多是针对局部区块,在全区构造背景下研究地层沉积方面较为欠缺,导致对于构造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不够清晰。本文将构造地层学作为理论基础,充分运用Aryskum地堑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重新对Aryskum地堑进行了构造层特征上的厘定。其中断陷构造层由下侏罗统鲍金根组至中侏罗统卡拉甘塞组组成;断坳转换构造层由上侏罗统库姆科尔组及上侏罗统阿克沙布拉克组组成;坳陷构造层由下白垩统阿雷斯库姆组及下白垩统达乌尔组组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震剖面特征又将断陷构造层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构造层:即由全部下侏罗统所组成的第Ⅰ亚构造层;由中侏罗统多尚组组成的第Ⅱ亚构造层;由中侏罗统卡拉甘塞组组成的第Ⅲ亚构造层。在构造层划分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Aryskum地堑各构造演化阶段的斜坡样式与地层充填样式做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各构造演化阶段斜坡样式与地层沉积响应关系。研究发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Aryskum地堑发育不同的斜坡类型与展布特征。其类型与展布既控制着地层的充填样式,又决定着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断陷期,裂陷活动强烈,研究区多处发育陡坡。此陡坡决定了其地层充填样式以主要受重力作用影响的杂乱充填为主,对应水下扇、扇三角洲的沉积体系。断坳转换期,裂陷活动变缓,研究区斜坡坡度逐渐变缓。这就决定了此时期地层多以发散充填与上超充填的样式进行充填,对应辫状河、正常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坳陷期,裂陷活动基本消失,斜坡整体演化为宽缓的沉积斜坡。决定了此时其地层多以发散充填与平行-亚平行的充填样式进行充填,对应正常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