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MICS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水平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同轴2.8mm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比较。  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在我院眼科行超声乳化术的硬核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微切口组: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超薄人工晶体植入术30例(30眼);小切口组:传统同轴2.8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Adapt人工晶体植入术30例(30眼)。分别记录和比较两组术中所需的平均超声能量(AVE),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1天、3天和1个月的眼压,术后3天、1个月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D)及手术源性散光(SIA),观察术后1天、3天和1周的角膜中央厚度(the centre of cornea)及并发症的情况。采用均数t检验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中两组所需的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3天和1个月的眼压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3天及1个月,微切口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P>0.05);术后1天、3天和1周的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 edema degree)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手术源性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手术源性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悬韧带损伤、虹膜损伤、浅前房、后囊膜破裂、脉络膜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水平劈核技术应用于同轴1.8mm MICS与传统同轴2.8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有相似的安全性、可行性,没有明显的增加手术损伤,并能有效减少手术源性散光,对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具有优势。说明水平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学上分为小细胞肺癌( small celllung cancer, 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其中绝大部分是NSCLC。目前,含铂
目的: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MRP)观察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的两组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其脑血流灌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