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主要研究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即研究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占比。自1999年La porta等人首次提出“最终控制人”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发现上市公司中终极控股股东存在的普遍性。此后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逐渐转向股权集中背景下,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实际控制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控制上市公司的股权模式,也可以根据自身动机采取“支持”或“掏空”行为实现私有利益最大化,侵占中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保护的加强,实际控制人采用直接持股控制上市公司的方式逐渐增加,相较于金字塔持股这种间接持股方式,直接持股的信息透明度高,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督促实际控制人关注公司的长期经营,从而提升公司价值。而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经济结构性改革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压力加大、实际控制人减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合理减持行为一般不会对公司造成巨大负面影响,但是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生存压力,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重要股东的持股变化,引起债权人对公司负债经营能力的警惕,从而对公司杠杆率产生影响。去杠杆政策的实施是否有效?实控人持股水平的高低和上市公司杠杆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又是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呢?因此,本文将研究去杠杆政策、实际控制人持股对上市公司杠杆率的影响,同时探究宏观、微观两种因素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差异。首先,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和经典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去杠杆和实际控制人持股对上市公司杠杆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基本假设。其次,本文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对2012-2018年我国A股2812家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又进一步探讨了去杠杆背景下实际控制人持股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影响差异。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公司、社会层面提出了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公司经营和治理上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负债融资水平更高,而非国有企业具有更好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激励机制。(2)去杠杆政策对公司杠杆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尤其是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3)实际控制人持股水平和公司杠杆率正相关,由于其自身行为导向与公司价值利益的一致性以及负债的非稀释效应,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越高,越能获得更多的负债融资。(4)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实际控制人持股对公司杠杆率的正向影响比去杠杆政策实施以前更大,该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