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重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学者。他一生之中著述颇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其中,“信达切”原则及其译诗观在翻译界讨论最多,且获得了高度的评价。本文将探讨的是他的直译、意译观,通过详细的论证,来揭示其深刻性及可行性。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刘重德的直译、意译观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然而,这些评论或相关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充分、系统。因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对刘重德的这一观点进行更详尽的阐述和论证,并通过突显直译的重要性来巩固“忠实”这一传统的翻译标准。首先,为了论证刘重德翻译直译、意译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将详细地阐述该观点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前者包括他早期的翻译实践对他翻译思想形成的影响,以及该思想对他后来翻译实践的指导。此外,刘重德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丰富的例证将进一步巩固其理论的可行性。后者则包括他对中西方相关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此外,刘重德关于翻译方法的论述和许多其他当代学者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们当中产生了共鸣。因此本文接下来将通过引用其他学者的观点来证明刘重德翻译方法的可行性。总的来说,直译论者认为文学作品的风格与形式密切相关,因而译者必须尽量采取直译的方法。另外,随着翻译中文化转向的出现,许多学者不再停留在直译、意译的讨论上,而是以异化和归化取而代之。但是,众所周知,直译和异化并非截然不同,而是互相呼应、相互促进的。因此,本文还将介绍一些异化论者的观点,用以支撑刘重德的直译观,即适当的异化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满足译语读者对他者文化的需求。事实胜于雄辩,最后,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将理论阐述和实践论证结合起来,使刘重德的直译、意译观得到进一步的肯定。总之,刘重德的直译、意译观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能够用于实践;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翻译观点,而且还和许多当代的相关理论形成了共鸣。因而该观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能够引起译者对直译的充分重视,并从一些新的视角来理解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