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诸多研究表明,许多中药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的作用,如蒲公英的甾醇,罗汉果的甜苷,党参和黄芪的黄酮及皂甙等。我们通常在临床上使用的是传统中药水煎剂,而这些水煎剂中除了这些主要成分以外还有很多药效成分。但是这些中药的水煎剂对肝癌的有没有抑制作用,尚未被确认。本实验,为了探索具有抗氧化或抗癌作用的中药蒲公英、罗汉果、党参和黄芪的水煎剂对早期肝癌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短期致癌的方法,进行了这些中药水煎剂的抗肝癌药效实验,确认了单剂蒲公英、罗汉果、党参和黄芪以及党参和黄芪的复剂对大鼠早期肝癌的影响,并推测了作用机制。本实验中,使用遗传毒性致癌物N-diethylnitrosamine(DEN)以及非遗传毒性致癌物Piperonyl butoxite(PBO)分别作为启动剂和促进剂,制造了早期肝癌模型,并进行了抗癌药效实验。实验一,进行了罗汉果、蒲公英单剂水煎剂对早期肝癌的影响实验。实验二,进行了党参、黄芪单剂水煎剂对早期肝癌的影响实验。实验方法:试验使用5-6周龄的SPF级雄性SD大鼠。驯化1周后把所有的分成3组DEN单独组、DEN+PBO组(模型组)、中药组。实验开始时对所有的动物腹腔注射200mg/kgDEN,并DEN处理两周后开始给模型组和中药组动物饲喂含0.5%PBO的粉末饲料共6周。另外,饲喂PBO的同时给中药组动物灌胃中药水煎剂直到试验结束为止。为了加强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第3周结束时对所有的实验动物进行2/3肝部分切除术。实验结束后对所有的生存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取出肝脏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实验结果具体如下:1、蒲公英、罗汉果、党参和黄芪单剂对大鼠早期肝癌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和中药组间的临床表现和摄食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使用PBO的各组的肝脏绝对及相对重量与DEN单独组相比,均显著升高,但是模型组和中药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病理组织学检查中,可见中药组的大鼠的肝细胞空泡变性、单细胞坏死的病变程度与模型组相比都有降低趋势。在免疫组织学检查中,罗汉果、黄芪和党参的水煎剂组的大鼠癌前病灶生物标记物GST-P阳性灶的个数和面积与模型组相比均有减少趋势,特别是黄芪组的GST-P阳性灶个数显著少于模型组。另外,所有中药组的细胞增殖活性生物标记物Ki67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蒲公英和罗汉果组的Nqo1基因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而其他PBO致癌相关Cyp1a1、Cyp1a1、Gpx2、Ccnd1等基因的表达量,在四种中药组和模型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蒲公英、罗汉果、党参和黄芪的单剂水煎剂对大鼠早期肝癌均有显著的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作用。另外,黄芪水煎剂对癌前病灶的个数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蒲公英以及罗汉果水煎剂可能降低参与PBO致肝癌过程的Nqo1基因的表达量影响PBO的致癌作用,而罗汉果的抑制作用大于蒲公英。这些结果提示,蒲公英、罗汉果、党参和黄芪的水煎剂,也可利用于抗癌治疗。但是,它们的抗癌作用比较弱,需要进一步解明抗癌机制,合理的进行组合,以复方的方式利用有可能效果更理想。2、党参和黄芪的复剂水煎剂对大鼠早期肝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组间的临床状态和摄食量没有显著差异。饲喂0.5%PBO饲料的大鼠体重均低于DEN单独组,而绝对和相对肝重量均显著高于DEN单独组。与模型组相比,党参和黄芪的联合组的大鼠肝脏GST-P阳性病灶的数量和面积均明显降低,特别是GST-P阳性灶的面积有统计学差异。另外,Ki67免疫染色中,虽然联合组和模型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中药联合组的Ki67阳性细胞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中药组的参与PBO致癌过程的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基因Abcc3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这些结果表明,党参和黄芪水煎剂对肝癌有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和癌前病灶的作用。同时,Abcc3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可能参与这些抗癌前病灶作用机制。总之,蒲公英、罗汉果、党参、黄芪等单剂水煎剂还是党参和黄芪的复方水煎剂均具有较强的抗癌细胞增殖活性作用,而且这些抑制作用可能为这些中药水煎剂的抗肝癌癌前病灶的发生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罗汉果对Nqo1基因的调控和党参黄芪复方对Abcc3基因的调控,也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抗癌机制。但是,解明这些中药水煎剂的抗癌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实验结果,不仅给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而且为传统中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