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利率市场改革接近尾声、银行存贷利差缩窄等不利经营环境,还面临着外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公司等的挑战,其传统的收入部分受到了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大力拓展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收入与表外业务收入占比有明显提高。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表外业务收入占比明显较低,产品种类与业务结构有明显不同。这是否会导致我国表外业务收入占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与其他国家不同呢?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到底会对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没有一个统一、有说服力的结论。表外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无论是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还是风险性,都有基于各国各商业银行各时期的数据而做出来的不同的实证结果。表外业务收入占比提高,有学者的结论是会显著提高银行的盈利性,也有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还有部分学者的观点是不显著。表外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的实证结果也同样如此。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全球72个国家,从1999年到2013年共计15年的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占比的变化对银行绩效(包括盈利性与风险性)的影响。同时,还基于我国59家商业银行,从2006年到2015年共计10年的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占比的变化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与前一个结论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的实证结果是,在宏观层面各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水平的提高,会对当期银行盈利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会对下一期的银行盈利性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会对当期的银行风险产生显著的分散降低作用,但是会对下一期的银行风险产生比较显著的提升作用;在我国微观银行层面,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水平的提高,反而会对银行当期的盈利性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下一期的银行盈利性影响不显著,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也不显著。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太低,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应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既然基于宏观数据发现,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占比会对银行的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那么它是否会对银行危机的产生有影响呢?本文在最后使用宏观数据,通过面板Logit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水平的提高对银行危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表外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是增加银行危机发生可能性的正向显著变量,而且会对下一期的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也产生显著正向的影响,因此,可以考虑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水平纳入银行危机的预警模型中。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理论上综合前人的实证研究成果,总结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绩效影响的传导路径,并依此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的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其次,在众多研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的文献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一般都是传统的静态面板模型,而本文使用动态面板模型来研究,以期望解决可能产生的测量误差、遗漏变量、逆向因果关系等问题。再次,在国际样本的选择上,一般文献都是选择某一洲(比如亚洲、拉丁美洲)、或者欧盟、经合组织等同类型国家来进行研究,不够具有全面的代表性,而本文选择的国际样本包括各洲的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在国内商业银行的样本选择上,一般文献都是选择上市银行,而本文的样本在上市银行的基础上还包括所有能够获得5年以上数据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因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更为可靠。再次,本文在讨论国内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占比变化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时,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还进一步按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与不同类型的表外业务进行了动态面板估计。这在研究文献中很少见。最后,讨论银行危机的文献很多,讨论表外业务风险的文献也很多,但是很少有讨论表外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对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的影响的文献,本文使用面板Logit模型探讨了这个问题,并继续探讨了解释变量滞后一阶的影响,提出表外业务可以考虑纳入银行危机的预警体系中,具有一定的政策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