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胃切除术可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我国早期胃癌患者占比很低,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为进展期,常采取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改善预后。随着术前新辅助化疗技术的开展、精准外科手术、多学科协作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推广,胃癌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得以改善。但是,新辅助化疗是否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存在争议。新辅助化疗控制肿瘤的同时,也会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如破坏紧密连接、影响肠道微生态,进而引起肠道菌群移位,最终导致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而肠道生物学屏障是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构成,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围术期补充益生菌可减少多种腹部大手术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近期临床结局。目的通过对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益生菌的补充治疗,探讨其对术后感染性并发症、近期临床结局及常用血液炎性指标的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围手术期服用益生菌制剂(主要成分: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每种益生菌分别≥1×107个菌落形成单位/粒),每次3粒,2次/天。对照组患者接受空白对照处理,除不服用益生菌制剂外,其他手术及围手术期管理均与试验组相同。主要观察指标为微创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抗生素使用剂次、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固体食物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辅助化疗启动时间、术后30天再入院及死亡情况,并记录术前及术后第1、3、5天炎性血液学指标。结果(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共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为64(42~80)岁。80例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试验组患者yp 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手术方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消化道重建方式(毕II式、Roux-en-Y)分别为2、7、15、13例,19、21例,205(180-240)min,50(30-60)m L,6、34例;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6、12、16例,23、17例,218(190-251)min,50(43-60)m L,11、2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683.00, x~2=0.80,U=668.00,U=681.00, x~2=1.87,P=0.882,0.370,0.874,0.235,0.172)。(3)随访和术后情况:8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1个月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分别为6例和15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23,P=0.022)。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固体食物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化疗启动时间分别为3(3-6)剂、53(49-66)h、72(62-82)h、(72±18)h、6.0(5.5-7.0)d、26(25-28)d;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3-10)剂、66(60-88)h、94(82-112)h、(107±23)h、7.0(6.4-8.3)d、30(28-33)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71.50,U=432.00,U=343.50,t=-7.62,U=411.50,U=319.50,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4)炎症相关血液学指标情况:(1)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6±1.4)×109/L、(9.9±3.2)×109/L、(7.7±2.6)×109/L、(6.8±1.8)×109/L;对照组分别为(6.1±1.9)×109/L、(12.3±2.9)×109/L、(9.7±3.6)×109/L、(7.8±2.7)×109/L,满足球形检验( x~2=4.17,P=0.525),采用主体内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61,10.45,4.56,P<0.001,=0.002,=0.005)。(2)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10%、76%±11%、73%±9%、69%±9%;对照组分别为56%±9%、84%±5%、79%±8%、74%±9%,不满足球形检验( x~2=16.63,P=0.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2.42,11.46,5.55,P<0.001,=0.002,=0.003)。(3)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C-反应蛋白分别为1.35(1.15-1.97)mg/L、14.94(8.24-21.22)mg/L、33.39(13.02-66.02)mg/L、18.36(8.27-60.43)mg/L;对照组分别为1.62(0.97-2.27)mg/L、24.03(10.42-36.52)mg/L、81.66(31.20-116.76)mg/L、46.84(28.30-80.26)mg/L,不满足正态分布;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x~2=145.74,9.48,9.90,P<0.001,=0.002,=0.019)。以对照组为参照,试验组干预可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β=-24.23,P=0.009)。(4)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降钙素原分别为0.02(0.02-0.04)ng/ml、0.08(0.06-0.12)ng/ml、0.12(0.07-0.21)ng/ml、0.09(0.06-0.15)ng/ml;对照组分别为0.02(0.02-0.04)ng/ml、0.14(0.07-0.71)ng/ml、0.35(0.14-0.71)ng/ml、0.24(0.10-0.48)ng/ml,不满足正态分布;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降钙素原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x~2=62.88,14.71,18.33,P均<0.001)。以对照组为参照,试验组干预可降低降钙素原水平(β=-0.29,P<0.001)。结论围手术期服用益生菌可减少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并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他近期临床结局,有利于术后辅助化疗的更早启动,并可降低术后炎性血液学指标。临床试验注册:在chictr.org.cn注册,注册号为Chi CTR200003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