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内空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是影响车内空气品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毒性高、危害大,是引起“驾车综合症、新车味道”的主要因素。如何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如何控制车内VOC污染已迫在眉睫。本研究从长沙市车内空气污染调查入手,采样分析了125辆汽车内VOC的污染浓度。抽样调查发现车内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乙酸正丁酯、十一烷与TVOC浓度均值各是83.6、215.9、75.6、184.3、117.6、66.7.25.0.29.1.62.9与1459.6μg/m3,车内苯、甲苯、二甲苯与TVOC浓度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的比例依次是14.4%、65.6%、37.6%与92.0%。研究还表明车内游离VOC浓度与车内温度、车内湿度或者汽车排量成正比,与车内体积、车龄或者总里程成反比,随通风方式、运行速度、车内气流、采样地点或者车辆档次的不同而变化。就车内VOC污染程度而言,汽油车>柴油车,真皮内饰车>非真皮内饰车,空调车>非空调车,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车内吸烟远远大于非吸烟。通过逐步回归法得出车内VOC质量浓度与13个影响因子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其中Y苯=16.8+1.8X温度+0.46X湿度-1.29X车龄+6.46X内饰;通过因素分析发现车内VOC浓度的13个影响因子可由三个主成分反映出75.3%,使用聚类分析表明车龄与温度聚类最紧密,最后综合得出车内VOC浓度的最大影响因子是车龄,其次是车内温度。通过曲线拟合表明车内VOC浓度与车龄成一元三次方程函数关系,其中Y甲苯=332.87-13.27X年龄+0.41(X车龄)2-0.01(X车龄)3;与车内温度成自然对数函数关系,其中Y=甲苯=-695.81+262.27ln(X温度)。进一步还发现车内游离VOC污染对车内空气品质的损失率随车内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车龄的增加而变小,随同—VOC浓度的增大而升高,随不同VOC浓度超标倍数的增多而变大,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车内空气中VOC污染的平均等级为轻污染,清洁、末污染、轻污染、中污染与重污染车的数量比例依次占1.6%、16.0%、66.4%、16.0%与0.0%。通过计算得出车内VOC污染损失率评价公式中的mi与ai为常数,分别是5.89与32.45。基于健康风险评价公式,反推导得出车内空气中苯的危险致癌浓度(CD)与暴露者的寿命(AL)、体重(BE)、暴露频率(EF)、暴露时间(ET)、呼吸速率(IR)、暴露年限(LT)的函数方程为CD=1.40×AL×BE÷EF÷ET÷IR÷LT。当车内游离苯污染的致癌风险为1×10-4时,车内男性乘客、女性乘客、男性司机与女性司机的CD分别是450、470、67.5与70.4μg/m3。车内VOC污染的非致癌危险指数都低于基准值1,对车内驾乘人员都不构成非致癌风险;苯对司机的致癌风险较高,平均值为1.21×104,需采取控制措施。车内VOC的非致癌危险与苯的致癌风险程度都是男性司机>女性司机>男性乘客>女性乘客,原因是由于男性呼吸率高于女性而平均寿命低于女性,司机每天的暴露时间比乘客的长。采用振荡浸渍法合成了Pt/TiO2/ACF复合材料,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载铂量为1.0%时,效果最佳;延长反应时间或者增加净化材料用量,可提高降解率;阳光照射导致复合材料对车内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与TVOC浓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76.1%、75.5%、74.7%、75.9%、76.2%与76.3%;车内游离VOC在Pt/TiO2/ACF材料上的净化,形成了吸附-催化-吸附-催化的良性循环;Pt的沉积提高了TiO2光催化性,也增强了Pt/TiO2/ACF材料对车内空气中VOC污染的吸附光催化净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