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中存在如何兼顾收入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同样也存在如何兼顾教育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教育分布不平等问题一直存在于社会发展中。在影响教育不平等的诸多因素中,生育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生育率与教育不平等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又会影响个人生育决策: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孩子的数量越少。由此,生育率作为纽带将教育存量与教育分布连接了起来。人口与教育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研究教育不平等、生育率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相互影响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首先,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内生生育率和教育投入的世代交叠模型(OLG),在理论上揭示了教育存量与生育率、生育率与教育分配的作用机制。理论模型在de la Croix and Doepke(2003)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扩展。一是经济中存在技能工人与非技能工人两个群体,以是否对自己进行教育投资来划分。技能工人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生育后代的机会成本较高,导致了技能工人的生育率比非技能工人低。二是非技能工人的后代可以通过对自己进行教育投资成为技能工人,即非技能工人的后代不一定就是非技能工人。由于技能工人的工资收入较高,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行教育投资,经济中技能工人的比例越来越多,社会生育率将逐渐降低,最后将达到一个均衡增长路径,此时两个群体的人力资本趋于平等。理论分析为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地,实证检验了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生育率的影响作用。首先,探讨了不同受教育程度女性的生育选择,即使在“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下,1990~2010年间我国各个受教育程度女性的生育率也存在着差异: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其次,运用计量方法实证研究生育率与初中及以上文化女性人口比例之间的关系,发现女性整体文化水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提高有助于社会生育率下降。接着,测算了不同受教育程度女性的生育率差异结果,更加强有力的验证了以上结论。最后,关于生育率差异与收入不平等的实证结果表明,收入越不平等的地区,生育率差异更大。最后,运用教育基尼系数量化我国1990~2010年31个省份的教育不平等程度,检验了生育率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生育率下降能显著改善我国教育不平等程度,但农村生育率下降对农村教育不平等的影响作用很小,城镇生育率下降甚至会加剧城镇教育不平等,说明我国生育率下降主要是降低了城乡教育获得差距。生育率下降均有益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分配公平,少数民族地区的效果并不显著。另外,教育扩展政策、政府增加教育投入能非常有效的解决我国教育不平等问题,同时应注意政策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