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核是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由菌丝聚集和粘附而形成的一种休眠体。目前关于产菌核曲霉的报道很少。本课题从我国4个自然保护区针叶森林中采集土样,分离土壤中的产菌核曲霉,通过传统的形态学方法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最后对目的菌株菌核中的色素进行了鉴定和提取条件的优化并分析了影响色素稳定性的因素。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贵州黄果树自然保护区、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山西绵山自然保护区针叶林、混交林根部表层土壤中分离到81株曲霉,并从贵州黄果树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CYA、PDA、JM、CA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菌核的曲霉,命名为A1菌株。根据A1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个体形态和ITS序列分析将A1菌株鉴定为日本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japonicus Saito var. Japonicus)。 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无机盐对A1菌株的影响,结果表明A1菌株在JM、CA、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菌核生物量也高,其中,在JM培养基上菌核生物量最高;A1菌株在15℃到37℃均能生长,在30℃时,菌落生长速度快,菌核生物量也最高;pH为7时A1菌株的生长最快菌核的生物量也最高;在6种不同的碳源中,使A1菌株菌核生物量最高的碳源是葡萄糖;A1菌株在3种有机氮源培养基上虽生长很快但均不能形成菌核,在5种无机氮源培养基上均能形成菌核,且在硝酸铵培养基上的菌核生物量最高;JM培养基的含碳量在14.00g/L~28.00g/L,含氮量在0.24g/L~0.48g/L时,A1菌株能产生大量菌核;FeSO4、ZnCl2和MnCl2三种无机盐对A1菌株生长和菌核的生物量影响很小,K2HPO4和MgSO4·7H2O是A1菌株产菌核所必须的无机盐,KCl对菌核生物量有负作用。 薄层层析法结合紫外可见扫描将A1菌株菌核内的色素鉴定为β-胡萝卜素。通过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四种因素对菌核内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证明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大,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2。在最佳提取条件下,A1菌株菌核中类胡萝卜素的得率达到最大,为16.46mg/100g。 研究了光照、温度、酸、碱、氧化剂和金属离子对A1菌株菌核中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剂H2O2对A1菌株菌核中类胡萝卜素影响很小,该色素对光线很敏感,在低温环境中稳定,高温很容易使其降解,酸对该色素破坏很大, Fe3+、Fe2+、Cu2+、Al3+等4种离子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Na+、K+、Zn2+、Mg2+等4种离子对该色素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