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商业伦理问题日益受到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早期研究更多探讨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后来学界开始关注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 behavior,以下简称“UPB”),应该说,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短期来说或许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益处,但其潜在对企业自身、商业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却不容忽视。遵循上述的研究逻辑,学界开始关注亲领导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supervisor behavior,以下简称“UPSB”)。近年来曝出的企业非伦理事件有一部分是员工为了掩盖领导错误等动机而实施,这一行为从长远来看,很大可能会给企业和社会福利带来损害。因此,从组织的长期发展考虑,有必要对这一行为进行抑制和正确引导。然而,要抑制UPSB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从这一行为中可能受益且拥有决策权的领导者并没有动力去制止这样的行为。可见,UPSB的影响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动因之一。已有的研究更多从员工自身或同事视角来探讨UPB或UPSB的作用机制,而较少从组织或领导视角对此进行探讨,视角难免偏狭不全面,且缺乏对产生这类行为深层次动因的探讨,因此也较难从组织或领导层面提供干预这一行为的有效措施及路径。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从领导作为观察者的视角探讨下属的UPSB,旨在了解领导在互动过程中对下属的UPSB的认知、态度与反馈。由于UPSB具有“亲领导”和“非伦理”的双重属性,从领导的视角来看其影响机制可能较为复杂。以往研究大多关注UPB或UPSB的积极或消极的单向效应,缺乏对其双路径影响效应的研究。这也成为了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实践背景和相关理论及文献出发,本研究以道德领域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理论,以领导-下属二元互动视角,构建了领导观察到下属的UPSB及其认知过程与行为反应的理论模型。由于下属的UPSB具有“亲领导”和“非伦理”双重属性,根据实践经验,领导可能会依据自身偏好默认甚至接受这种行为,当然也可能会基于制度要求惩罚这种行为。可见,领导在处理下属的UPSB时至少有宽容或惩罚两种不同的结果。据此,本研究选择了领导宽容行为和领导非权变惩罚分别作为积极和消极的结果变量,来分析双路径的影响机理。关于这一双路径的中介机制,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个体按照社会信息-认知-行为的反应范式来对情境进行认知与反应。个体会根据获取的社会信息来进行认知加工,进而形成相应的感知、态度和行为。因此,领导在观察到下属这一行为时,所产生的认知过程是决定其行为反应的重要先决条件,而认知层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认同抑或理性反思。基于以上理解,本研究选择偏向于认同的“观点采择”与偏向于理性反思的“反刍思维”这两个认知变量作为中介变量,来解释双路径的作用机制。关于该理论模型的边界条件,本研究引入道德领域理论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整合的视角,将领导-下属价值观一致性和道德勇气作为调节变量。道德领域理论将个体的领域结构分为个人领域、习俗领域、道德领域,处于不同领域占主导的个体会倾向于选择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认知过程。例如,领导者的价值观属于个人领域的范畴,即领导-下属价值观一致性较高或较低时,均倾向于将这一事件理解为个人领域的事件,即便下属实施了UPSB,也更倾向于选择理解与宽容下属的该行为。另一方面,当领导道德勇气较高时,基于较高的道德标准,很难对下属这一行为“非伦理”的一面进行理解,而更容易实施非权变惩罚行为。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在不同的情境下UPSB对观点采择与反刍思维的影响效应不同,而是置于某种情境(比如领导-下属价值观一致性、道德勇气等的高低)下,才会对观点采择和反刍思维产生影响。据此,本研究不探讨UPSB对观点采择和反刍思维的直接效应,而致力于探讨UPSB与领导-下属价值观一致性的交互效应、UPSB与道德勇气之间的交互效应分别对观点采择和反刍思维的影响。具体而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讨了UPSB与领导-下属价值观一致性(个人领域)、道德勇气(道德领域)的交互效应对观点采择与反刍思维的影响;二是探索了观点采择对领导宽容行为的影响、反刍思维对领导非权变惩罚行为的影响;三是探讨了领导-下属价值观一致性、道德勇气在UPSB与领导宽容行为、领导非权变惩罚行为之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通过对UPSB、领导-下属价值观一致性、道德勇气、观点采择、反刍思维、宽容行为、非权变惩罚行为等各变量的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对各变量的操作性定义进行了界定,并选取成熟量表对各个变量进行测量和数据采集。本研究选取了西南地区2家金融服务业企业的148位团队领导与员工的匹配样本作为调研对象。为了对模型进行验证,本研究进行了三阶段、每阶段间隔2周的数据收集程序,最终得到110份有效的领导问卷。在数据分析方法方面,运用SPSS 25.0和Mplus 7.4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假设验证等数据处理与验证。从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的结果来看,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观察到下属的UPSB与领导-下属价值观一致性的交互效应影响其观点采择与反刍思维。(2)观察到下属的UPSB与领导道德勇气的交互效应影响领导的反刍思维与观点采择。(3)观点采择正向影响领导宽容行为。(4)反刍思维正向影响领导非权变惩罚行为。(5)领导-下属价值观一致性分别调节领导观察到下属的UPSB通过观点采择、反刍思维对领导宽容行为、非权变惩罚行为的作用机制。(6)道德勇气分别调节领导观察到下属的UPSB通过观点采择、反刍思维对领导宽容行为、非权变惩罚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创新点包括:第一,拓展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细分概念和相关研究。本研究尝试从观察者的视角来探究领导对于下属实施UPSB的认知和反应过程,其研究结果丰富和发展了UPSB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角,也为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组织中的UPSB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第二,基于对UPSB的双重属性的考虑,本研究探索了UPSB的双路径效应。揭示了领导在观察到下属的这一行为时,其内在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和行为反应的作用机制。通过充分考虑UPSB的积极面和消极面,为未来研究进一步拓展UPSB的影响效应开辟新思路。第三,本研究发现,个体的领域结构(道德领域、个人领域)与观察到下属的UPSB存在交互效应。从道德领域理论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视角出发,发现UPSB并不必然影响其对下属的宽容与惩罚行为,而是需要依据其领域结构作为前提条件,基于不同的领域结构,个体会对亲领导非伦理行为做出具有差异的认知判断,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这一研究结果拓展了已有研究关于领导风格对UPSB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启发。第四,本研究运用发展心理学中的道德领域理论进行分析,拓展了道德领域理论的研究范畴。研究表明领导者的道德领域结构对其认知判断和推导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拓展了道德领域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第五,本研究揭开了分属不同领域(道德领域、个人领域)的领导在观察到下属UPSB的影响机制的“黑箱”。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本研究认为观点采择和反刍思维作为个体进行事件的认知判断的中介变量,对领导在观察到下属的UPSB的行为决策过程中起到中介机制的作用,本研究试图揭示这一内在过程的作用机制,为未来考察个体对UPSB的认知过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