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新生儿脑卒中的围产期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近期预后,为该疾病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脑损伤评估、以及早期干预等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诊断脑卒中的新生儿为NCI组(病例组),1:2匹配同期入院,且胎龄、体重、性别等因素大致相同的非脑损伤患儿为对照组:(1)研究两组患儿的围产期相关因素及临床资料,探讨NCI发生的围产期因素;(2)研究NCI组患儿神经系统征象特点;(3)研究NCI组患儿脑电、颅脑影像(超声、CT、MR)特点;(4)随访NCI组患儿近期预后,并探讨临床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研究期间共收治17526例新生儿,其中29例确诊新生儿脑卒中,占同期住院患儿0.17%(29/17526)。(2)比较NCI组和对照组的的围产期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初产、母亲流产史、母亲妇科病(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宫颈病变)、剖宫产娩、胎儿窘迫、出生窒息、羊水粪染、输血、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贫血、肺部感染方面,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2处3例,其中2例出现近期后遗症;合并出血13例,其中4例出现近期后遗症;病灶累及中脑延髓区域2例,有1例出现近期后遗症;出现脑软化1例,出现近期后遗症。(6)颅脑MRI、颅脑CT、a EEG、颅脑B超阳性表现与NCI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1.00、0.80、0.90、0.47,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颅脑MR I、颅脑CT、颅脑B超、a EEG与临床各个分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颅脑MRI:分值5-6分:R=0.35;分值3-4分:R=0.66;分值0-2分:R=0.30,p值均<0.05。颅脑CT:分值5-6分:R=0.26;分值3-4:R=0.58;分值0-2分:R=0.17,仅分度3-4分p值0.05。a EEG:分值5-6分:R=0.41;分值3-4分:R=0.47;分值0-2分:R=0.41,p值<0.05。(5)颅脑B超、颅脑CT、a EEG对NCI早期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颅脑B超出现回声增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5%CI:0.51-0.90),灵敏度:78.7%,特异度:62.5%。颅脑CT出现密度减低的AUC为0.89(95%CI:0.77-1.00),灵敏度:77.8%,特异度:100%。a EEG出现惊厥波的AUC为0.62(95%CI:0.37-0.88),灵敏度:33.3%,特异度:90.9%。a EEG背景波异常的AUC为0.83(95%CI:0.63-1.00),灵敏度:66.7%,特异度:100%(p值均<0.05)。(6)NCI组近期预后随访情况:29例出院时均存活,均已无惊厥发作,肌张力、拥抱反射异常表现与发病初期相比均已显著改善。后遗症表现分为:运动障碍、癫痫、认知障碍和视觉障碍,出院后继续随访至28天时仍有6例患儿肌张力稍亢进,1例肌张力稍低。随后继续随访至1-3岁,有1例在2年后随访仍出现语言认知障碍及运动障碍,2例在2年后出现语言认知障碍,2例在1年后出现运动障碍。1例出院8个月出现运动障碍表现。(7)根据NCI临床分值表对29例NCI患儿病情进行分度,其中轻度(分值0-2分)有21例,随访至今未见后遗症;中度(分值3-4分)3例,其中1例出现单纯认知障碍。重度(分值5-6分)5例均有后遗症,其中有1例表现为认知障碍、运动障碍,3例表现为单纯运动障碍,1例表现为单纯认知障碍。(8)以NCI组新生儿的临床分值及分度对NCI后遗症的诊断性能进行评价,提示临床分值的AUC为0.93(95%CI:0.80-1.00),灵敏度:85.7%,特异度:90.9%。临床分度的AUC为0.92(95%CI:0.75-1.00),灵敏度:85.7%,特异度:90.9%(p值均<0.05)。结论(1)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在剖宫产前明确剖宫产病因、减少羊水粪染、减少早发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生有利于预防和减少NCI的发生;(2)NCI早期可出现惊厥、抽搐等临床体征,但不易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应加强对NCI临床表现的认识,有利于早期发现疾病;(3)脑电及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为NCI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及证据,颅脑MR表现及脑电图结果与远期预后有关;(4)随访结果显示近期预后与脑梗死范围密切相关,影像学表现轻微的大部分病例预后较好,影像学提示脑梗范围较大合并出血及a EEG双侧背景波异常的病例预后不良。颅脑MR联合a EEG可以为早期诊断NCI并判断其预后提供参考。(5)NCI患儿早期临床分值和分度与其预后可能相关,在NCI发病后可以根据临床分值表判断患儿的病情,对临床上早期发现后遗症,及时干预可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其确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今后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