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占颅内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4%-35%,由于脑干解剖位置深且密布重要神经传导束,导致术后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手术具有挑战性。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用于术前判断脊髓皮质束的结构和位置,对脊髓皮质束的结构和位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用于评价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皮质脊髓束损伤和术后运动功能。目的:本研究目标在于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干海绵状血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占颅内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4%-35%,由于脑干解剖位置深且密布重要神经传导束,导致术后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手术具有挑战性。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用于术前判断脊髓皮质束的结构和位置,对脊髓皮质束的结构和位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用于评价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皮质脊髓束损伤和术后运动功能。目的:本研究目标在于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治疗中的运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我科经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术前所有患者均完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将重建好的皮质脊髓束分为以下4类:1.正常纤维束;2.纤维束偏移;3.纤维束变形;4.纤维束中断。再计算脑干病灶处感兴趣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病灶对侧感兴趣区域的FA值,通过计算获得FA比值(r FA)及FA不对称性(FAasymmetry,FAasy)。分别评估每位患者术后7天及至少三个月的末次随访时的m RS评分、BI评分(Barthel Index,)及FMA评分,通过观察不同患者术后各时期评分的变化,分析术前皮质脊髓束情况及病灶处FA值与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术后7天及末次随访时评分的关系。判断运动功能预后良好组FMA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85-100分,运动功能预后不良组FMA评分0-84分;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0-2分;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3-6分。结果:41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病灶位置位于脑桥27例,延髓7例,中脑7例。通过Dammann’s分型情况,与患者术后7天运动功能情况统计,小瘤体组运动功能预后好于大瘤体组,p=0.047;与患者末次随访运动功能情况统计,小瘤体组运动功能预后更好,p=0.014。重建皮质脊髓束图像清楚,其中皮质脊髓束束形态学正常9例,纤维束偏移13例,纤维束变形17例,纤维束中断2例。通过分析纤维束形态学与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预后相关,P<0.05。对术后7天运动功能预后统计中,皮质脊髓束形态学良好组运动功能预后更好,p=0.020;在末次随访运动功能预后统计中,皮质脊髓束形态学良好组运动功能预后好于皮质脊髓束形态不良组,p=0.018。计算病变同侧CST纤维束ROI的FA值平均0.314±0.646,对侧ROI区域FA值平均0.450±0.757,病灶侧CST纤维束的FA值较相对于应侧的CST纤维束FA值低,P<0.05。通过计算可得r FA平均0.711±0.151,FAasy平均0.178±0.110,r FA与FAasy分别与术后7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m RS评分、FMA评分及BI评分相关,P<0.02。通过统计得FA、r FA和FAasy的最佳界值分别为0.268、0.857及0.714,P<0.01,FA≥0.268可以看做BSCM预后的影像学指标,p<0.05。结论: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术前DTI的患侧病灶区域FA值与预后相关,患侧病灶区域FA值≥0.268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好。术前DTI可用于辅助预测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术后转归。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ABO血型抗原减弱标本的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探讨FUT1、GTA/GTB基因突变与ABO亚型及类孟买血型的相关性;对携带ABO基因突变B313(c.646T>A)的B3亚型患者进行体外表达研究,以阐明突变导致ABO抗原减弱的部分机制,有助于我们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准确鉴定ABO血型,补充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不足,为血制品安全有效输注、器官移植的安全以及胎儿/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病防治提供
目的:分析探究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取石术在处理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收治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选取能够取得完整医疗记录的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一共22例,随访时长4~15个月。记录及解析病例的基本信息、手术的有关指标、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术后结石残余率及结石复发率。使用IBM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癌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家族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目前医治肝癌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联合使用的方式。由于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探寻新的分子靶点用于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本研究中,我们首先从GEO数据库中获取三套肝癌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浓度水平及血钾水平在免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确诊试验中的作用。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09年01月-2019年12月期间,因高血压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并接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例初筛的患者。纳入标准:(1)病例初筛结果阳性(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30 ng·d L-1/ng·m L-1·h-1);(2)进一步行确诊试验或肾上腺
目的探究脉冲多普勒超声二尖瓣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与组织多普勒超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的比值E/e’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ontrast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
【目的】ICIs(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开启了抗肿瘤治疗的新时代,但目前总体有效率较低,因此寻找其优势人群及疗效预测指标极为关键。近年来有研究显示irAEs(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与ICIs疗效相关,但尚无定论。本文分析其相关性,旨在为ICIs疗效提供预测指标。【材料与方法】我们对电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I型鼓室成形术与经耳道显微镜下I型鼓室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两者之间的优劣势。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40例(4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本次回顾性研究的患者均为慢性中耳炎不合并胆脂瘤。术前均进行详细病史的询问、耳鼻喉头颈部专科检查、中耳CT检查及纯音听力检查。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耳内镜组为经耳道内镜下I型鼓室成形术组,显微镜组为经耳道
目的1明确RPTOR(regulatory associated protein of mTOR,Raptor)基因的表达与肝癌发生、预后的相关性。2探讨小豆蔻明(cardamonin,CAR)调控HepG2细胞Raptor蛋白的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1.1下载TCGA数据(the Cancer Genome Atlas),查找RPTOR基因在肝癌中的转录与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浒苔多糖(EP)是否通过产生硫化氢(H2S)来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脂质代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基于胱硫醚-γ-裂解酶/胱硫醚-β-合成酶/硫化氢(CSE/CBS/H2S)通路发挥降血脂作用,进而缓解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1.建模及干预:选用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ontrol,Normal diet+H2O)、EP对照组
目的:制备雌性大鼠孕育期HAART药物暴露及甘草甜素干预实验模型,观察雌性大鼠孕育期HAART药物暴露对母子心脏影响及甘草甜素保护效应。方法:10周龄SD清洁级雄性大鼠9只和雌性大鼠27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组)、HAART药物暴露组(HAART组)、甘草甜素干预组(HAART+GL组)。每组3只雄鼠、9只雌鼠合笼饲养,其中雌鼠每天定时测体重灌胃2次。CON组雌鼠每次灌生理盐水(N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