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民史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部分,大陆向台湾地区的移民是移民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康熙皇帝之前,历朝历代也有大陆向台湾地区移民的现象,但规模较小,台湾地区更多的是原住民。康熙时期,由于统治者的主观推动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促使,加上大陆东南沿海尤其是闽粤地区人民敢于冒险的人文精神,共同促成了这一时期大陆向台湾地区移民的高峰。康熙时期移民的主要来源是泉州、漳州等闽南地区及粤北(俗称客家人)地区,从移民的最初动机看,有的是求生存,有的是谋发展;从迁移方式来看,有的是合法迁移,有的是非法偷渡。康熙时期台湾的阶级结构,在农村主要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组成,在城市主要由商人和伙计、工匠组成,此外还有一些个体手工业者和为数众多的游民。从职业结构来看,康熙时期台湾也有士、农、工、商各界,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各界内部的成分比较简单。游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层,这种人在康熙时期台湾社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游民不事生产,依靠乞讨为生,还经常偷窃、抢劫、煽动械斗,从中抢掠破坏,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治安都有负面影响,这是台湾移民社会的结构特点之一。迁台移民与原住民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是良好的,两岸人民共同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经济,互通有无,民族之间也有一定的融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矛盾,有分类械斗的现象,但这不是两岸交往的主流。这一时期的移民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为更大规模的移民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移民的直接影响是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同时也拓垦了很多土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成长。对台湾而言,先进农业生产力的进入,直接改变了其原有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台湾的产业水平从新石器时代,在两三百年间,迅速提升到近代的水平。同时促进了经济区域和商业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方面,逐渐从国际贸易时代转入对内陆地区的沿海贸易圈时代。当然,在台湾移民社会中,也逐渐形成了四组矛盾:阶级矛盾(农民与地主)、官民矛盾(人民与政府)、族群矛盾(同族群之间)以及汉土矛盾(汉民族与土著民族)。这些矛盾,存在区别,也相互交叉,进而成为后来台湾社会动乱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