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的格局在飞速发展中经历着大转折。区域经济整合与经济全球化共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甚至超过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以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形式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正在席卷世界;走区域合作之路,实现“共赢”,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亚太地区的各成员也积极投入一体化浪潮,新的重组、新的分工、新的格局在区域内相继呈现。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整合中,中国该如何以新的思维、积极的姿态和务实的策略,对外加快参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实现周边和区域内资源整合的新跨越,从而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这个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对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和高度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从产业视角,考察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分工基础及合作的效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新意。
本文第一章首先对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进行了回顾,第二章简要概括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背景、进程与特点。在第三章中,文章基于产业视角,选取了亚太地区我国一些主要的区域合作伙伴作为对比分析对象,通过对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关系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的对外区域经济合作是建立在怎样一种产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第四章则通过改良古诺竞争模型、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从理论和实证上分别考察我国参与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签订区域经济合作协定,对我国产业所能产生的效应,并且建立计量模型,检验区域一体化协定(RIA)是否是影响我国与其他伙伴国(地区)之间产业内贸易的显著性因素。第五章笔者在前文实证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合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就我国将来如何更好地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合作带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出产业政策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