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与探讨中药塌渍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价值。通过对比试验组和观察组的疗效,来说明中药塌渍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背部残余痛是有治疗价值的。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收治符合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诊断患者250例,250例患者均成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从中筛选出术后有腰背部疼痛症状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中药塌渍组)、对照组(热水塌渍组),治疗时间为2周,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对比治中药塌渍组与对照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年龄区间以及受伤椎体节段分布等基础资料,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对比:治疗前,中药塌渍组VAS评分=9.16±0.746,热水组=8.90±1.241,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1周末,中药塌渍组VAS评分=5.10±0.758,热水组=7.10±1.09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中药塌渍组VAS评分=2.70±0.651,热水组=4.26±0.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末比较,中药塌渍组VAS评分=1.30±0.466,热水组=3.40±0.770,P<0.05,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周末、治疗2周末、治疗1月末的VAS评分,分别两两行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治疗,两种治疗对腰背部疼痛均有治疗效果,但中药塌渍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热水组。(3)ODI功能指数比较:治疗前,试验组ODI评分为38.43±2.329,对照组为38.40±2.061,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周末,治疗组O DI评分为28.93±2.74,对照组为34.33±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治疗组ODI评分为22.76±2.329,对照组为27.30±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末比较,疗组ODI评分为15.16±1.577,对照组为22.20±3.97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末、治疗2周末、治疗1月末的评分,两两行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术后患者功能活动均有改善,但试验组的功能活动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4)总体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为60%,好转率33.33%,无效率6.66%;热水组的治愈率为26.88%,好转率56.66%,无效率16.66%。试验组(中药塌渍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热水塌渍组),两组治疗疗效差异具有显着差异(P<O.O 5)。结论:1、中药塌渍法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椎体成形术后残留痛的治疗疗效与热水塌渍法对比,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治疗。2.中药塌渍法对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后腰背残留痛,具有确切有效的疗效,且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成为治疗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后腰背残留痛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