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推理是语言使用过程中处理生词的策略。本研究探索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推理过程,目的在于发现有助于词汇推理成功的因素,造成词汇推理困难的原因,以及词汇推理过程涉及的心理认知活动。具体地说,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学习者因素与词汇推理的关系怎样?(2)文本因素如何影响词汇推理?(3)词汇推理过程涉及哪些心理认知活动?(4)词汇推理的本质是什么?本研究属描述性、探索性研究,目的在于描写二语词汇推理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学习者词汇推理的心理模式。研究被试是159名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二年级81名,四年级78名。阅读材料共4篇,两篇选自《读者文摘》(一篇话题较熟悉,一篇较陌生,适合二年级学生),两篇选自《时代周刊》(一篇话题较熟悉,一篇较陌生,适合四年级学生)。被试首先读懂文章大意,然后推测文中生词的意义,并在6点量表上标明猜测每一个词的难度。本研究涉及的学习者因素包括二语水平,以及与目标语篇有关的背景知识,即所谓话题熟悉度。测量学习者因素的工具有词汇分层测试、词汇联想测试、篇章词汇测试、阅读能力测试、以及话题熟悉度5点量表。用SPSS 13.0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具体地说,研究学习者二语水平与词汇推理的关系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探索话题熟悉度对词汇推理的影响采用一元协方差分析。形态透明度和语境支持度是本研究探索的两个文本因素,分别使用形态透明度量表和语境支持度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前者把全部目标词分为两组:1=从形态上看意义晦涩的词,2=从形态上看意义透明的词;后者则根据目标词周围语境中线索的丰富程度把目标词分为3组:1=处于非方向性语境中的词,2=处于一般性语境中的词,3=处于方向性语境中的词。这样,每个目标词就有了两个值,一个表明它的形态透明度,一个指示其语境支持度。研究两个文本因素在词汇推理过程中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同时为了测量两个文本因素对词汇推理结果变化的共同贡献和各自贡献,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词汇推理任务完成后,挑选20名被试参与反省研究,并对反省过程进行录音,转写。反省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学习者词汇推理过程中使用知识源的种类和使用频率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因素和词汇推理成功率之间有显著相关,而且这种关系对于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呈现一致性。但是,学习者因素和词汇推理感知难度之间的关系,对于二、四两个年级学生没有一致性。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四年级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难度较大造成的。形态透明度和语境支持度两个文本因素中,只有后者对词汇推理成功率影响显著,对于二、四两个年级都是如此。两个文本因素对词汇推理难度的影响,在两个年级呈现出不同模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语境支持度对词汇推理难度影响显著,而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态透明度对词汇推理影响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现象可能也是四年级阅读材料的整体难度较大造成的。当目标词周围的语言较复杂时,可识别的词构件就成了破解词义的唯一重要线索,所以可识别词构件的存在与否就决定了学生词汇推理的难度感。通过对反省过程录音、转写、并分析,发现在推测词义过程中学生使用多种知识源,既有语言的,也有非语言的,同时还揭示出如下几种主要的知识源使用频率模式:1)语言知识源的使用频率大于非语言知识源;2)语言内知识源大于语言间知识源;3)句子层面知识源的使用最频繁,接下来是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知识源;4)句子意义使用最多,接下来依次为形态结构、语篇意义、世界知识、句子语法。对转写资料的分析还表明,词汇推理是一个产生并验证假设的过程,词汇推理的结果是词的句法语义(lemma)部分。本研究对词汇推理理论和教学都有一定的启示。理论上,它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模型,并对词汇推理的心理认知过程有了新认识。对教学,本研究有以下几点启示:1)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融广泛接触目标语和直接系统教学于一体的词汇教学体系;2)建立博大的背景知识网络是语言学习者永无止境的任务;3)语言教师应降低对形态分析的重视度,引导学生利用语境验证词义推理;4)要懂得如何利用二语学习者已有的母语概念体系,使之成为二语学习的有利因素而不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