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境与家园之思——师陀创作论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anzm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陀一生都在默默辛勤创作,他自认为是个小人物,把自己写的东西看成是既不美观又无大用的黄花苔(即蒲公英)。他以乡土创作闻名,其笔下的故乡充满了血和泪。师陀看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遭受的灾难,展现出家园的衰败与没落,并进一步挖掘出时代是导致灾难的直接因素,而封建生活方式造成的心理痼疾是家园走向衰败没落的根源。同时,师陀还看到了宿命、时间、欲望等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制约,揭示出人类存在的悲剧性。   本文共分五部分,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师陀生平创作,对涉及到本论题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阐明选题理由,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行文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家园环境的衰败和停滞两个方面分析,指出家园的废墟感首先是师陀对家乡整体生存图景的一种外在体认,其次是师陀对整个乡土中国在时代大背景下必然走向没落结局的一种沉痛的哀悼。停滞则不单是果园城内一切客观事物的静态化,更是以果园城人为代表的整个中华民族人民生活状态的静止的象征。   第二章,分析家园人物。首先从家庭带给人物的沉重的身心负担分析,指出家庭的重负隐喻的是以家庭为象征的封建生活方式对人的束缚与捆绑。其次,以跋涉者形象为切入点,探究人在逃离家庭,走上荒野后遭受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其实也是人类共有的。   第三章,着重分析造成灾难与没落的根源。包括时代背景下的战争,统治者的剥削,封建生活方式的束缚,以及宿命、欲望等的制约。   结语部分,概括全文,总结师陀对家园的多重思考,揭示出师陀创作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象征意义。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善用生动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rn生动的语言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上,教师怎么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
期刊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蒙古文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蒙古语知识库的建设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知识库管理和应用平台,对知识库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要。  现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创作和诵读的方法,与古典诗歌相伴而生,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和独特的旋律腔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当前会传统吟诵的人都是接受过传统私塾教育
可能补语作为汉语中较为特别的一种语法结构,虽然在汉语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但正因其缺少与英语等其它语言的对应语法结构形式,所以成为了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导致
时间系统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包含丰富的语义内容,又一方面又伴随着一定的语言形式。在印欧和阿尔泰语系等形态发达的语言研究中,这个问题受到格外的重视。同样问题在
成都方言作为西南官话成渝片的代表方言,自1900年《西蜀方言》出版以来,对其进行研究者大有人在,但多数研究都集中于静态的描写和中古音到现代音的音变,少数几篇谈论成都方言共时
本文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出发,通过描写《新HSK六级词汇大纲》中人格评价类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和《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中的词典释义,进而归纳其释义模式,尝试建立有效的释义
通过考察荣格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该文试图探讨的是荣格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受的启发及对其心理学体系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促使作者在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面临现代化转
在出土文献,特别是简帛文献大量发现的今天,谈论古代汉语用字这个话题的条件越来越成熟。本文对楚简帛的用字研究最重要的是因为目前发现出土的丰富材料已经基本上能够反映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