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陀一生都在默默辛勤创作,他自认为是个小人物,把自己写的东西看成是既不美观又无大用的黄花苔(即蒲公英)。他以乡土创作闻名,其笔下的故乡充满了血和泪。师陀看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遭受的灾难,展现出家园的衰败与没落,并进一步挖掘出时代是导致灾难的直接因素,而封建生活方式造成的心理痼疾是家园走向衰败没落的根源。同时,师陀还看到了宿命、时间、欲望等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制约,揭示出人类存在的悲剧性。
本文共分五部分,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师陀生平创作,对涉及到本论题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阐明选题理由,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行文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家园环境的衰败和停滞两个方面分析,指出家园的废墟感首先是师陀对家乡整体生存图景的一种外在体认,其次是师陀对整个乡土中国在时代大背景下必然走向没落结局的一种沉痛的哀悼。停滞则不单是果园城内一切客观事物的静态化,更是以果园城人为代表的整个中华民族人民生活状态的静止的象征。
第二章,分析家园人物。首先从家庭带给人物的沉重的身心负担分析,指出家庭的重负隐喻的是以家庭为象征的封建生活方式对人的束缚与捆绑。其次,以跋涉者形象为切入点,探究人在逃离家庭,走上荒野后遭受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其实也是人类共有的。
第三章,着重分析造成灾难与没落的根源。包括时代背景下的战争,统治者的剥削,封建生活方式的束缚,以及宿命、欲望等的制约。
结语部分,概括全文,总结师陀对家园的多重思考,揭示出师陀创作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