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出“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的工作要求;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作为企业外部监督治理机制,证券分析师的队伍不断壮大,愈来愈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智库作用。通过加强分析师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的监督,鼓励和引导企业改善环境表现、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吸引更多利益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出“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的工作要求;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作为企业外部监督治理机制,证券分析师的队伍不断壮大,愈来愈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智库作用。通过加强分析师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的监督,鼓励和引导企业改善环境表现、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吸引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环境污染的社会共治,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拟探究分析师作为企业外部监督治理机制是否对企业环境表现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选取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环境表现的监督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这一外部机制对企业环境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分析师通过发挥外部监督效应弥补了内部监督的不足,抑制持股高管做出不利于企业环境表现的环境机会主义行为决策;同时,高管薪酬粘性能够较为有效地减少管理层进行环保行为决策的顾虑,使高管积极迎合分析师的监督以获得环境合法性认同,强化了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环境表现的监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析师关注对重污染行业的企业环境表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政府环保补助正向影响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环境表现的监督作用;审计质量较低的公司在面对分析师的监督时更容易改善企业环境表现,即在环境治理层面,分析师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审计师的监督作用。中介检验发现分析师的关注通过减少管理者短视行为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治理水平来提升企业环境表现水平。为增强结论可信性,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立足于绿色高质量发展背景,通过将分析师关注行为与企业环境表现联系起来,扩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视角。为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保证分析师的独立客观性提供实证支撑;为企业从薪酬结构和薪酬粘性角度制定适度的高管激励政策、优化内部治理机制提供参考;为助推资本市场与企业环境共治机制提供启发。
其他文献
近年来,虚拟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虚拟经济市场,虚拟经济收益率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盈利空间收窄,处于低迷状态,资本逐利性驱使实体企业持续投资短期收益较高的金融类资产,导致大量资本在虚拟领域空转,实体部门与虚拟经济部门之间出现结构化失衡,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在2014年出台了《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实施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促进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重污染企业凭借抵押等方式更容易获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充足的外部现金流使得重污染企业盲目扩张、实施低效率的投资行为,造成产能浪费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2012年,银监会颁布了《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限制或拒绝对重污染项目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这表示我国正式开始以信贷配给的方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助力经济绿色发展。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导致重
21世纪以来新兴数字技术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已达39.8%,位居世界第二。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已有文献集中于从企业绩效、创新、生产率等方面对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而融资约束作为制约实体企业生产最优和规模发展的关键因素,较少有研究将两者直接联系起来,数字化转型应用数字技术推动组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及其环境责任履行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公众与企业沟通环境信息的桥梁,其披露的环境信息被认为是其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体现。然而,我国对于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尚无严格标准和规定,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采取印象管理手段,或对环境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来误导消费者认知,这实质上就是公司漂绿行为。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作为企业
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发展绿色经济迫在眉睫,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监督是我国政府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现有的末端治理机制效果并不理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实现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金融资本手段不可或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投资、财税、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从而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政策的颁布与执行存在滞后性,政策的执行情况也很难准确地预测与评估,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很容易受到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绿色创新发展战略不仅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目前,以人工智能、云计算、5G、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得到迅速更新与运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须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微观体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
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非效率投资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企业中,阻碍我国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影响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往学者在对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研究时往往不区分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或者仅仅关注投资过度行为而忽略投资不足。然而,本文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于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的现象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更加普遍,投资不足行为会使企业错过发展机会并最终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经济增长陷入困境,急需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数字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中国甚至全球经济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采取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这就产生了第一类代理问题和第二类代理问题。监督、激励通常被认为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高管薪酬激励被最优薪酬契约观所认可,
如何有效规制大股东减持行为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议题。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自利性动机“主动”减持的行为屡见不鲜,但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实践中愈发频繁的大股东“被动”减持逐渐成为引发市场各方广泛关注的新问题。相较于择时套现的大股东“主动”减持,被动触发的、一般无明确套现动机、减持时点及数量受第三方行为支配的大股东“被动”减持的影响因素可能更为复杂,但目前尚鲜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