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线粒体PPR蛋白的突变导致拟南芥黄化致死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t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R蛋白(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是一大类序列特异性RNA结合蛋白,广泛分布于陆生植物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PPR蛋白在细胞器RNA代谢过程中发挥功能。拟南芥基因组编码至少500个PPR蛋白。PPR蛋白家族分为两大类,包括P型亚家族和PLS型亚家族。通常,PLS亚家族蛋白主要参与线粒体和叶绿体转录本的RNA编辑,而大多数分析的P亚家族蛋白主要涉及RNA代谢,比如RNA的稳定和加工、剪接和翻译。PPR蛋白通常以一种可被预测的方式特异性地识别RNA序列,通过在每个PPR基序的第5和最后一个位置的关键氨基酸结合到单个的核糖核苷酸。PPR基因突变通常会导致胚胎发生和幼苗发育缺陷表型的改变,但目前只有少数PPR突变体被详细描述。本研究中,我们得到了一个拟南芥黄化致死(yellow and lethal)突变体yl,突变体的表型为植株黄化,苗期致死。它在幼苗时期表现出子叶黄化并致死的表型,可以通过在生长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来部分挽救。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yl突变体进行研究,取得如下的主要结果和结论:(1)通过TADEA-PCR的技术手段克隆了yl突变体中T-DNA的插入位点,发现两个相邻的基因AT3G53690和AT3G53700的序列发生了大片段的缺失。(2)遗传分析和互补实验确认了是AT3G53700的突变导致了yl的突变表型。(3)AT3G53700编码一个定位于线粒体且具有17个PPR基序的PLS亚家族蛋白MEE40(MATERNAL EFFECT EMBRYO ARREST 40)。序列比对及同源性分析表明MEE40在不同物种中均有其同源蛋白,进化上比较保守。(4)基于野生型和yl突变体植株的转录组数据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初步分析。AT3G53700可能参与线粒体基因表达的多种调控过程,其中的分子机理还需进一步探究。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导致水循环加强,各类极端气象水文灾害愈加频发。中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社会发展面临的灾害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受灾情况(灾情)是衡量灾害对人类社会影响程度的重要标准,灾情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灾害本身强度大小,还受到当地社会发展适应灾害的能力影响。因此,清晰认识气象灾害灾情演变规律,合理分析极端气象要素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灾情
泥页岩是地球上最为常见和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类型。然而泥岩沉积学研究相较于其他常见沉积岩类型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近年来研究发现泥页岩的成因可以是多种沉积作用的产物,其最终沉积物的形态主要取决于沉积过程中的物理、生物和化学作用的相互作用。本文借鉴国外泥页岩沉积学的新进展和新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开展符合页岩气勘探要求的陆相泥岩沉积学研究。延河剖面作为正层型剖面其长7层段连续出露且顶底界限清楚,
彭阳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跨西缘逆冲断带和天环坳陷2个二级构造单元。延安组沉积在平面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垂向上表现为河道砂体与沼泽泥岩间互叠置。彭阳地区延安组油气来源于三叠系延长组,延长组整体致密,物性差,是较为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延安组油层砂体发育且物性良好,但其油藏规模局限,与由于储层上部缺乏封闭能力强的盖层从而导致石油向上逸散有关。因此良好的储盖组合对于寻找油气富集有利区带有很重要
青藏高原的扩展生长及其周缘响应已成为地球科学急需解决的科学挑战之一,高原向外扩展变形的时间、范围以及机制是地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变形的影响范围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贺兰-六盘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变形的前锋地带,其深部变形特征对约束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变形的影响范围至关重要。因此,本论文选取贺兰-六盘构造带及邻区为研究区,利用在该区布设的宽频带地震仪记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原本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土地利用与景观首当其冲。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作为自然环境脆弱的典型区域,如何有效评估该区域景观可持续性,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人—地复杂系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成为目前地理学与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将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米脂县作为本文的研究区,首先构建CA-Markov模型,预测研究区2025年的
新疆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具有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干旱已经成为新疆北疆地区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对农业、生态和经济都有很大影响。量化该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未来的干旱趋势进行预测以及合理应对干旱事件、降低干旱造成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1961~2017年北疆地区29个地面气象站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生态问题的日益加剧,地表植被成为区域生态健康的鲜明指示因子,探究山地植被与气候变化时空耦合关系对揭示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动态的影响、地理国情监测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基于秦岭地区32个气象站点的数据研究了2000—2018年该地的气温、降水时空变化规律,结合同期的MODIS NDVI数据,研究了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统计了秦岭植被NDVI与气候变化的关
针对Allee效应影响濒危物种生存的捕食-食饵问题,本文基于挖掘强Allee效应和弱Allee效应的本质区别,建立了一类具有强弱Allee效应的捕食模型.依次在弱Allee效应和强Allee效应下,通过理论证明分析系统的全局性态,并结合数值模拟验证.为制定保护濒危物种方面的有效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了Allee效应在捕食模型中的研究课题.一方面,研究了食饵具有弱Allee效应的情形.依据平
通常认为在平行层面压缩的情况下,沉积岩一般经历了从沉积成岩组构、初始变形组构、铅笔构造到初始劈理、弱劈理和强劈理等六阶段的岩石应变和岩石组构演化。其中,初始变形组构一般认为形成于沉积之后、固结成岩之前,记录了控盆构造及盆地发育时期的古应力信息,是解析沉积盆地构造属性的关键。然而,初始变形组构往往会在后期盆地反转变形时被改造。因此,经历不同程度变形改造的地层所记录的岩石组构特征如何,是否还会保留初始
系统发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构建物种之间系统树的学科,是理解生物多样性、进化历史、生态学等的核心。在古生物系统发育分析中,可用的信息只有从化石上提取的形态学数据。由于化石本身形成与挖掘的困难,数据中基本都包含一定的缺失数据和不可适用数据,它们会影响系统发育树的构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形态学数据仿真实验中探究了缺失数据比例和缺失数据模式如何影响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然后,比较了在不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