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流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流在城市之间不断地集聚和扩散,旅游发展“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的特征愈加明显,旅游流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特征,旅游流网络作为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引起了旅游学界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相关成果主要涉及地理学、系统学、和管理学理论,多集中于旅游流网络特征定性化分析层面,定量化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基于国内外旅游流、旅游网络研究成果基础上,借助旅游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构建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范围,建立了来自沪宁杭三地的团队客源流网络模型,对来自沪宁杭三地的团队客源流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沪宁杭团队客源流网络的密度均在0.1左右,说明长三角旅游流网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网络能级水平较低。(2)三地客源至单目的地的线路数量均超过各自线路总数的78%。说明在长三角范围内,沪宁杭团队客源流的路径均是以单目的地线路为主、多目的地环游线路为辅。(3)受空间距离和城市旅游资源等级等因素的影响,三地出发的旅游流均是在江苏南部的城市和浙江东北部的几个城市集聚。(4)沪宁杭三地客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旅游流网络呈现了不同的差序化发展格局。(5)通过节点中心性指标计算可见,杭州是南京、上海团队客源的重要目的地城市;南京是上海团队客源会选择的重要目的地城市,对杭州团队客源吸引力不足;对南京和杭州两地团队客源而言,上海作为目的地城市的吸引力匮乏。最后,本文在研究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