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以纳米纤维素(NCC)作为增强改性剂制备大豆蛋白胶粘剂,并用于胶合板的工艺研究;采用三聚氰胺树脂(MF)对NCC进行表面羟甲基修饰,对其改性效果进行了研究与表征分析;研究了pH、固含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大豆蛋白胶粘剂粘度的影响,优选出了较佳的反应条件与NCC添加量;利用响应面法对豆胶胶合板的制板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优化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NCC经MF表面羟甲基修饰后,基本保持了纤维的晶型结构,在2θ=28°附近出现了MF衍射峰;随着三聚氰胺-甲醛混合物添加量的增加,NCC的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由于表面羟基被大量疏水性基团取代,分散性和浸润性明显提高,团聚现象显著降低,形态更加松散;表面自由基浓度显著增加,达到改性前自由基浓度5倍左右。综合考虑,三聚氰胺-甲醛混合物添加量以10%较为适宜。(2)在本试验范围内,大豆蛋白胶粘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固含量20%,pH为8左右,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5h。NCC添加量对豆胶和杨木豆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有显著影响。添加5%NCC后,豆胶的热变性顶峰温度升高至70.5℃,促进分子舒展更加充分,暴露出更多非极性基团,有利于提高胶合强度;豆胶起始降解温度有所延长;豆胶固化后的孔隙和表面褶皱明显减少,有利于形成致密的胶层,提高豆胶的耐水性。综合考虑NCC的添加量以5%较为适宜。(3)以力学性能指标胶合强度为响应值,研究了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和施胶量对豆胶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方程(模型),该模型显著,失拟性不显著,可以较好地对胶合强度进行分析和预测;热压温度与热压压力、热压温度与施胶量对豆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而热压压力与施胶量的交互影响不太显著;在本试验范围内,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胶合强度先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显著变化;随着热压压力的增加,胶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施胶量的增大,胶合强度也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热压温度为150℃、热压压力为1.3MPa、施胶量为441.4g/m~2时,豆胶胶合板的综合性能最佳,胶合强度值可达到0.84MPa;在最优的工艺参数条件下,豆胶杨木胶合板的强度指标可达到国家标准GB/T9846-2004规定的Ⅱ类胶合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