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前因遭受各种伤害性刺激(如气管插管、切皮和锯胸骨等)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而发生意外,其中与交感神经刺激密切相关的心动过速是手术期间心梗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冠心病和左室肥大患者同时伴有血压升高致室壁张力增加时,又可导致心衰。因此,对心脏手术应激所致血流动力学波动的调控一直是心脏手术麻醉的焦点之一,目前多数是通过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予以控制。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和作用短的独特药理学特点,及优良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效应,用于抑制心脏手术伤害性刺激显示出其突出优点,但大剂量常伴随有低血压、心动过缓、肌僵直和心排量减少。本研究旨在探索国产瑞芬太尼用于心脏手术的较低有效剂量。
方法:
选择68例首次接受择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ASA≤Ⅲ级,根据四个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0.1,0.2,0.3或0.41μg,(kg·min),随机分为四组(即R1,R2,R3或R4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和调控依托咪酯的恒速输注,分别复合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的全凭静脉麻醉,研究心脏手术转流前各种伤害性刺激(气管插管、切皮、锯胸骨3个事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别记录各事件点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度指数(ACI)以及BIS值。MAP,HR或二者同时增加超过基础值的20%,视为有临床意义,称为刺激反应阳性,表明这些患者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
结果:
四组间及各事件点前后的CI,SI,SVRI,ACI和BIS值无统计学意义。R1和R2组在3个事件点后MAP和HR上升明显(P<0.05)。与R1组相比,R3和R4组则升幅波动较小(P<0.05)。阳性反应例数:四组患者中,R1和R2组MAP和HR的增高发生较频繁,且在“插管后”和“切皮后”这两个事件点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瑞芬太尼0.3或0.41μg/(kg·min)复合依托咪酯恒速输注在体外循环转流前可以减轻应激刺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而不影响心脏泵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