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与西方绘画的一个流派——印象派有着密切的关系,考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的目的。本文追述了印象派在中国由顺利传入到突然中断继而又大加批判直到最终正名的复杂过程,关注到印象派是通过三个途径来到中国的,即留洋学生、书刊的传播和展览。印象派进入中国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民国时期接受了印象派,社会舆论对主要的印象派画家基本持欣赏的态度;50年代受苏联影响对印象派大加挞伐,与印象派产生了阻隔;80年代为印象派正名,还印象派一个客观的历史地位,其时,中国艺术也摆脱桎梏,走向健康发展的广阔道路。本文借助民国期间大量的美术期刊、画报及相关类书籍,梳理出一条当时的人们对印象派认识的线索,通过出版物上的作品的顺序排列,了解了中国画家群体对印象派接受的程度,从作品的风格面貌推测出中国画家们认同印象派画家的作画方式,也通过中国论者对相关印象派画家和作品的评价分析了印象派与中国艺术的关系。对印象派传入中国起到过重要作用的三个国家——日本、法国、苏联与中国艺术的关系,本文作了不同论述。对日本重在介绍印象派在日本学院里生根发展的过程以及中国留学生接受印象派的情况,对法国主要说明其宽泛的多种绘画流派对中国留学生造成的整体影响,对苏联试图厘清长达50多年对印象派的争论和对中国艺术界产生的影响。印象派对中国艺术有一定的影响,它使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产生变化,并使中国油画在发展之初就重视了色彩。民国时期的中国西画家都倾向于接受印象派。印象派还帮助中国艺术家建立了对民族传统艺术的自信,中国早期的西画家在接受印象派的同时亦保持着本民族精神气质上的独特美感。印象派与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相通。中国人接受印象派与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有密切的关系,还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