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与目的:研究证实,心肌肥厚是多种心血管病的共同病理结局,也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结构基础,其主要特征是细胞体积增大、蛋白合成增加、胚胎型基因表达上调。早期的心肌肥厚可能是心肌细胞对内外界刺激的一种适应性改变,有一定的代偿意义,但持续的心肌肥厚最终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由心肌肥大发展到心力衰竭,再由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是临床心血管病人主要死亡的病理过程,临床研究表明逆转心肌肥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心肌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变化在心肌肥厚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不同心肌肥厚信号通路的共同汇集点。研究表明,心肌细胞[Ca2+]i主要受心肌细胞外Ca2+和心肌细胞内Ca2+释放的两方面调节。心肌细胞膜外的Ca2+跨膜内流,如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和受体依赖性Ca2+通道;心肌细胞胞浆Ca2+贮存池释放,主要为分布在肌浆网(SR)的ryanodine敏感受体(RyR2)和IP3敏感受体(IP3R),能分别被ryanodine和IP3激动,释放内贮Ca2+,释放内贮Ca2+进入胞浆。既往关于心肌肥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心肌肥厚方面,即引起心肌肥厚的各种刺激是通过什么信号通路导致心肌肥厚,以及这些信号通路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传统的药物,如ACEI、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等,虽能减轻心肌肥厚,但不能完全逆转。基于此种考虑,积极探索如何有效阻止心肌肥厚的机制就十分必要。我们提出一种假设,认为在心肌肥厚的过程中存在负性调控,即在促肥厚刺激的作用下,内源性抑制心肌肥厚因子被释放,以拮抗促肥厚刺激的促心肌肥厚作用,使得促肥厚/抗肥厚二者在一定阶段内维持平衡,阻止心肌肥厚的进一步加剧。促肥厚、抗肥厚二者之间是否平衡决定心肌肥厚的最终结局,当促肥厚占优势,心肌肥厚则进一步加剧,当抗肥厚占优势,则心肌肥厚被减轻或逆转。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是1997年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0q23.3,全长200kb,有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PTEN蛋白虽然没有SH2结构和跨膜信号,但其具有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