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膀胱癌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90%是膀胱移行细胞癌,且复发率高,而20-30%复发的肿瘤有恶性增加的趋势。近年来,工业化地区其发生率逐年增加。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像所有实性恶性肿瘤一样,膀胱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需要有新的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膀胱肿瘤发生的基本环节。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己受到广泛关注。新生血管不仅给肿瘤生长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血行扩散的机会。研究发现,在许多肿瘤中,血管生成和肿瘤的高转移密切相关,肿瘤间质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N胞分泌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CB)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类,可以降解血管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同时CB降解产物亦可能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组织蛋白酶B与人类肿瘤、骨质疏松、关节炎等多种重大疾病密切相关,在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靶标蛋白酶。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invesseldensitv,MVD)不仅可定量地反应出肿瘤的血管生长情况,而且可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趋势。CD105为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常用标记物。 CD105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新近的研究发现,CD105在肿瘤组织增殖活跃的内皮细胞中呈高表达,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由于CD 105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可以反应出肿瘤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活跃的程度,CD 105的高表达可作为恶性肿瘤病人转移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CB不但参与乳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更重要的是与这些肿瘤的浸润、转移也有关系。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同时采用CB和CD105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研究对CB和CD1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组织蛋白酶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转移中的相互关系,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方法:
1、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粘膜、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和MVD值。
2、运用统计软件SAS 8.1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10例正常膀胱组织CB表达为阴性,癌周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6.67%。
2、在CB染色呈强阳性、阳性、阴性的膀胱癌标本中,CB阳性细胞以弥散分布为主,细胞周围基质染色明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B25%为阴性,37%为阳性,38%为强阳性。
3、癌组织CD105-MVD平均值为10.46±2.19,高于癌周组织平均值2.0±1.36,正常组织为0.24±0.21,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6 P<0.01)。正常组织与癌周组织二者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P=1)。癌组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与癌周组织中测得的相应值,分别为x<2>=21.46,x<2>=64.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中CB染色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6428,P<0.05)。在肿瘤组织分级中CD105-MVD值分别为10.46±2.18,12.44±2.23,17.83±2.13,亦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9221,P<0.01)。
5、T<,2>-T<,4>期的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值较T<,is>-T<,1>期癌组织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CD105在T<,2>-T<,4>期的癌组织中较Tis-T1期癌组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在CB染色呈强阳性、阳性、阴性的标本中,MVD分别为3.17±3.63,11.2±2.58,16.76±2.57。CB表达水平与MVD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746,P<0.01)。
结论:
1、CB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正常组织与癌周组织中较低,提示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2、CB表达强度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随肿瘤组织分级的增高依次增高。提示CB表达水平与BTCC恶性程度和血管生成呈正相关。
3、CB蛋白及CD105蛋白联合检测,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的判断可能有指导意义。
4、CD105-MVD值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随肿瘤组织分级的增高依次增高,提示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