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与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石。经济对教育具有支撑作用,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又反过来引领经济的发展,二者的相互协调和适应能够极大的推动社会的进步。依据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供需理论以及高等教育与经济和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等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经济动因进行探讨,这对我国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同样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其历程可划分为恢复、探索、发展和扩张四个阶段,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逐渐由单一制走向多样化的过程,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与经济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投入渠道不畅,市场机制在办学体制改革中的调节作用依然不强,以及政府职能行使不当等方面。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和多元分配方式并存不无关系。具体来看,一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我国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及投入都相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壮大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以服务地方为主的中心城市大学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首先出现在广东等省而后在全国众多中心城市掀起一股举办热潮,并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四是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额的增长将国外的教育资源引入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五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高等教育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积极谋求自身的转变,提高办学的水平。 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历程的简析和经济动因的探讨,正是为了在今后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能够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对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环节进行调整,使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更加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的要求。我国目前正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今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在所有制结构、区域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趋于完善。据此,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就相应的要求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加大公办高校地方化和民营化改革力度,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财政拨款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社会资金来源渠道,并且提高高校自身筹措资金的能力;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等教育的地域、层次和科类结构优化,使高校办学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把政府的职能转换到加强教育立法、制定教育规划、进行教育督导评估和提供教育咨询服务等方面来;还要加快高等教育办学市场的开放进程,培育规范的国内高等教育市场和开拓国际高等教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