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福建省竞技体操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和整体实力的稳步提高,必须加紧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质量较高的后备人才队伍。然而,近年来,曾经有过佳绩的福建省竞技体操队伍水平明显滑坡,第十届全运会派不出完整队伍,参加省运会运动员屈指可数,整体情况令人担忧。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以福建省省体操队的教练员和二、三线运动员,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龙岩、上杭、宁德、南平等地的业余体校体操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以及省内体操裁判员、省内外体操专家为调查对象,对福建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与广东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出福建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论如下: 1.我省后备运动员性别结构合理,但各组别人数比例相差较大,训练时间有保证,训练方法大多以传统法为主,运动员文化成绩一般;选材较为科学,运动员比赛成绩一般,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从事体操运动持不支持的态度。 2.教练员队伍人数偏少。他们大多是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专业思想牢固,具有丰富的执教经验。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初级职称较多,高、中级职称偏少,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另外,岗位培训次数,明显少于广东、湖南、上海等体操强省、地区。 3.福建省竞技体操裁判员队伍中高学历者占很大比例,文化素质总体水平比较理想。职业结构方面,体操教练员和体育院校教师的比例各半。执裁过程中能做到公正、公平,但总体的裁判等级不高,国际级裁判不多。年龄结构特征偏大,不符合裁判员年轻化的要求。 4.福建省竞技体操管理基本上还是政府管理型,形成了以省专业队为中心,以市、县两级的体操学校为基础的“一条龙”训练体制。福建省竞技体操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资金缺乏、培养方式单一、输送人才困难、运动员学训矛盾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5.目前,影响福建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因子主要有:管理因子、教练员因子、运动员因子和物质保障因子。 6.通过与广东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福建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情况与广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l)在训运动员人数不到广东的一半,开展的规模很小,普及率较低。(2)教练员数量不及广东的l/3,且高级教练员少,只有广东的1/6。(3)高等级裁判员所占的比例较小,尤其是女性高等级裁判员。(4)管理体制、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不如广东完善。(5)激励机制不完善,竞争上岗的条件还不成熟。(6)群众基础和体操氛围与广东相比差距很大。(7)领导重视没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