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世界性的入侵害虫,其分布范围广泛、寄主植物多样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我国,烟粉虱MED隐种和AsiaⅡ1隐种在分布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两个隐种在温度适应性方面的差异是造成二者分布范围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表观遗传机制在入侵生物快速适应新环境、迅速繁殖以及扩大分布范围等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组蛋白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在生物响应温度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烟粉虱两个隐种的温度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的生态学现象出发,研究不同温度胁迫处理下,组蛋白修饰在烟粉虱MED隐种和AsiaⅡ1隐种间的温度耐受性差异中的作用。首先,克隆得到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GCN5两个基因的cDNA全长;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两种烟粉虱隐种MOF和GCN5基因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相对表达量,分析两隐种间表达量的差异;最后,利用RNAi技术对MOF和GCN5基因在烟粉虱温度耐受性中的作用进行了功能分析。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烟粉虱MED隐种和AsiaⅡ1隐种MOF、GCN5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1)MOF基因的ORF均为1332bp,编码443个氨基酸;GCN5基因的ORF均为2472bp,编码823个氨基酸;(2)两隐种MOF和GCN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存在3个和15个差异位点,但氨基酸序列均完全一致。(3)MOF和GCN5基因均具有各自亚家族的特征结构,即染色质结合结构域CHROMO和溴结构域BROMO。(4)MOF和GCN5基因在进化上较保守,昆虫纲的各目昆虫均能较好的聚类。2.MOF和GCN5基因分别在0、12、35、40℃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检测。结果表明,(1)短时温度胁迫后,MOF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在两个烟粉虱隐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即,相比对照(26℃),MED隐种MOF基因表达总体呈上调趋势,而AsiaⅡ1隐种体内MOF基因表达基本不变;(2)短时温度胁迫后,与对照相比,烟粉虱两隐种GCN5基因表达量总体趋势未呈现出显著差异。3.MOF和GCN5基因在0、12、35、40℃胁迫下的功能分析。结果显示,(1)抑制烟粉虱MED隐种和AsiaⅡ1隐种MOF基因表达后,两隐种的耐寒性显著降低,但耐热性与对照(26℃)相比无显著差异;(2)抑制烟粉虱MED隐种和AsiaⅡ1隐种GCN5基因表达后,两隐种的耐热性与耐寒性均显著降低,但AsiaⅡ1隐种耐寒性降低的程度更大。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MOF和GCN5在烟粉虱MED隐种和AsiaⅡ1隐种对温度胁迫的应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MOF在烟粉虱MED隐种和AsiaⅡ1隐种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性过程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推测MOF在烟粉虱两隐种的生存环境选择过程中的差异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明确烟粉虱MED隐种和AsiaⅡ1隐种温度耐受性差异的表观遗传机制奠定基础,为入侵昆虫的温度适应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为烟粉虱的可持续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