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是一病情凶险、治愈率低、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在美国已成为消化道肿瘤致死原因的第2位。外科手术是目前首选治疗方式,因为肿瘤扩散、病人的身体状况差或者肿瘤侵袭血管,造成大部分患者不适合进行根治性切除术。而且,由于胰腺癌病人生存期很短,治疗目的通常是缓解病情。
已有报道组织间近距离放射疗法治疗胰腺癌有效。临床上,该方法已用于治疗前列腺癌、乳腺癌、脑胶质瘤、舌癌及直肠癌等,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癌组织中植入放射性粒子后,靶组织受到高剂量γ射线的持续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所受照射剂量低。目前最常用的放射性粒子是125I,其半衰期短,59.6天,γ射线能量低,35.5Kev,组织穿透距离小,1.7cm,粒子外壳用钛合金密封,直径0.5-0.8mm,长度4.5mm。可定做各种规格(0.5-4.5mm)。与外照射相比,组织间内照射有许多优点:放射源活度小,治疗距离短,易防护;放射源直接植入瘤内,对靶区肿瘤杀伤作用强,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为持续性照射,无照射间隙,生物效应明显提高。通过外照射、腔内照射和组织间近距离照射三种放疗方式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均有一定效果。
一、普通家猪正常胰腺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大动物普通家猪正常胰腺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并与人类胰腺进行比较,以期为大动物普通家猪的胰腺疾病动物模型提供影像学随访依据。
方法:健康普通家猪12只,分别行CT、MRI平扫及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只普通家猪剖腹直视下观察胰腺的形态及位置。
结果:4只普通家猪胰腺均分为胰头部、胰腺左叶及右叶,其中左叶为胰腺的主体部分,其解剖位置、大体形态学及CT影像特征均与人类胰腺极其相似。
结论:大动物普通家猪的胰腺适合进行胰腺疾病动物模型的CT、MRI影像学研究。
二、CT引导下经皮125I粒子放射性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普通家猪胰腺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观察粒子植入后对胰腺组织以及植入部位周围脏器胃、肠、肝、肾的影响,并观察植入前、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普通家猪胰腺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健康家猪12头,按照治疗后处死的时间不同分为6组,每组两只。A组,治疗后15天处死;B组,治疗后30天处死:C组,治疗后45天处死;D组,治疗后60天处死;E组,治疗后75天处死。F组为对照组,分别于15天和60天各处死1头实验猪。治疗组在胰腺左叶尾部给予3~4颗初始放射活性为0.5 mCi125I放射性粒子,对照组给予粒子空壳4颗。通过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确定粒子的分布,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依次植入放射性粒子。术前、术后24小时、7天、15天、21天、30天、60天常规行血常规、血淀粉酶及肝肾功能检查。术后15天、30天、45天、60及75天分批处死动物,开腹后观察腹腔有无炎症,渗出,穿孔,粘连等表现;取胰腺、十二指肠、肝、肾等组织,常规病理检查。
结果:12头实验猪均能顺利完成CT引导下粒子植入手术,所有植入粒子均位于胰腺左叶尾部,虽然有一例植入粒子与预定位置有偏差。CT、MRI发现,治疗组,15天时粒子周围胰腺组织呈低密度或低信号,45天和60天时低密度或低信号区明显增大,75天低密度或低信号区与60天相仿,无明显增大;对照组粒子周围未见密度及信号改变。随访至75天,粒子植入部位相邻脏器十二指肠,胃,肝和肾脏,没有发现渗出,出血和坏死。病理学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60天空壳粒子植入部位胰腺组织显示正常,粒子周围见少量纤维组织形成。在治疗组,胰腺体积缩小,粒子周围为坏死组织,坏死组织外侧为纤维化组织。在随访期间,外侧的纤维化组织的厚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粒子植入后血液学检查血淀粉酶、肝肾功能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结论:结果显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胰腺内植入是安全可行的。0.5 mCi粒子植入后胰腺组织15天后开始坏死,45天和60天时坏死范围较大,60天后,无明显治疗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中,0.5 mCi/颗粒子植入60后,应再次行粒子植入。
三、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和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易避开重要器官等优点,且前期研究已经证实了CT引导下粒子植入术在动物试验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本研究拟采用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胰腺内植入术,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125I粒子和单纯吉西他宾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效果,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从而探讨该新技术用于胰腺癌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4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为植入I放射性25I粒子,对照组行单纯吉西他宾全身静脉化疗。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4例。所有病例于首次粒子植入或化疗后进入随访。疗效评估主要指标包括临床受益疗效(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客观肿瘤疗效(objective tumorresponse),安全性和生活质量评估。次要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等。
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治疗的初始因素是均衡的。对照平均化疗疗程为2.4次(范围1~6次),每个病人平均用药6.0克。放射性125I粒子平均种植次数1.3次(1~3次),平均种植颗数21颗(10~35颗),平均总活度为13.2mci(7.0~25.4 mci)。125I粒子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5月(2~14月),对照组为5.2月(2~12月)。
(一)疗效评价
1.125I粒子治疗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7例,进展恶化9例,肿瘤治疗反应有效率为27.3%。GEM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9例,进展恶化13例,肿瘤治疗反应有效率为8.3%,125I粒子治疗组在肿瘤控制率方面明显优于GEM化疗组(P=0.028)。
2.无进展生存期(PFS):125I粒子治疗组PFS中位时间为4个月,GEM治疗组为3个月,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但达到CBR阳性改善的PFS时间较CBR阴性明显延长(P<0.05)。
3.生存期(OS):125I粒子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其中7例死亡(31.8%),最长1例生存期达到14个月,目前超过8个月生存期有5例(22.7%)。GEM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其中10例死亡(41.7%),最长1例生存期达到12个月,目前超过8个月生存期有3例(12.5%),两组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P=0.653)。
4.临床受益疗效:放射性125I粒子组的临床受益疗效为47.1%,单纯吉西他宾化疗组为25%,125I粒子组在临床受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吉西他宾化疗组(P=0.037)。
(二)安全性评价
根据NCI-CTC制定的化疗毒性分级标准和RTOG制定的肿瘤放疗毒性分级标准,两组毒性分析经CMH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M毒性分级2级以上占4.8%。放射性125I粒子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放射性肠炎、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感染等并发症。半数病例术后24小时出现低热伴血中性粒细胞升高。5例病人出现粒子移位丢失,发生率为22.7%,粒子移位部位为肝脏及肠腔,未出现肝功能异常、腹泻表现。
结论:CT引导下的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在临床受益疗效(CBR)及客观肿瘤疗效(RR)方面较单纯吉西他宾化疗有明显优势。125I粒子治疗组在疼痛、KPS体力评分及体重方面有明显改善,其临床受益率为47.1%,GEM组为25%(P=0.037)。125I粒子治疗组的肿瘤控制率为27.3%,GEM组为8.3%(P=0.028)。125I粒子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GEM组为6个月。125I粒子治疗组PFS中位时间为4个月,GEM组PFS为3个月。以上结果均表明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在本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
总结:
本研究采用CT引导下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对中晚期胰腺癌治疗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认为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这一新型介入技术,副作用小,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该技术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在缓解疼痛,肿瘤控制率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较同期吉西他宾化疗取得了更为满意的近期疗效。特别是在改善疼痛程度方面尤为明显,疼痛改善起效快,维持时间长。肿瘤进展时间及生存期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之,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治疗是以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为主要目的。本研究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望为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