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经济政策异质性效应评价的有关方法和应用问题。在深入讨论各种主流方法的前提假设、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了政策效应评价的目的和各种政策效应评价参数,探讨了政策效应异质时均值类政策效应和分布类效应的评价方法,最后实证评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回报率及其对收入分布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梳理了经济政策效应评价方法,着重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前提假设和评价参数的经济含义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聚焦到目前学术界进行政策效应评价所使用的两类截然不同的模型:处理效应模型和经济结构模型。近期流行的处理效应模型以随机受控实验为主要思想,在其条件无法满足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断点回归方法和工具变量法等准随机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强调部分参数的非参数识别,所需假设条件较弱,估计结果稳健、简单,具有较强的可信性;但它们缺少对政策选择机制、政策效应参数经济意义的讨论,也面临估计结论外部有效性问题。而样本选择模型基础上发展的经济结构模型可以有效克服以上缺点,但它有时需要较强的假设条件。 第二,引入了以广义Roy模型为基础的新的反事实框架来刻画异质性个体的选择行为和潜在收入行为。在此框架下,给出了各种关注角度不同的均值类政策效应评价参数,并以MTE为基石统一了所有的政策效应评价参数。政策效应异质时,流行的政策效应评价方法可能失效。本文给出了Heckman等发展的假设条件更为宽松、结果更为稳健的半参数的LIV方法来估计参数;同时,为了更好理解参数的意义和估计过程并与经典的样本选择模型衔接,本文首先给出了MTE的参数估计方法。 第三,引入测度方程和因子结构模型来评价广义Roy模型下政策的分布效应。如果个体使用了外人不可观测的信息进行政策选择,则无法直接估计潜在收入的联合分布,也就无法估计出政策效应的分布。本文引入Heckman等结合广义Roy模型和因子模型发展的因子结构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框架下,给出传统的均值类政策效应评价参数及分布类政策效应评价参数定义式。相比常规的样本选择模型,因子结构模型需要额外的信息来识别。本文分别给出了存在测度信息和收入面板数据时的因子结构模型的设置及不可观测因子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及混合正态分布时因子结构模型的贝叶斯估计方法。 第四,实证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异质性回报趋势。教育回报估计是经济政策微观效应评价的热点应用问题。基于本文引入的以广义Roy模型为基础的新的反事实框架,本文运用半参数局部工具变量的估计方法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不同年份的异质性教育回报进行了估计,并给出了ATE、TT和TUT等具有较强政策涵义的政策效应评价参数的结果。本文研究表明,从教育回报率变化趋势上来看,2000年大学教育回报率较1992年有大幅上升,而2009年的大学教育回报率较2000年仅有小幅上升。三个年份的MTE均随Us向右下倾斜,越倾向于上大学的人,其教育回报越高;样本数据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和选择偏差。三个年份均有TT>ATE>TUT,即上大学者的教育回报率高于仅上高中者如果上大学时的教育回报率,分类收益为正,选择偏差为负,个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对教育水平做出选择。 第五,实证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收入分布效应。基本本文引入的因子结构基准模型,本文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的实际情况,将Heckman基准模型中的连续性测度方程调整为离散型有序选择模型,构建了新的因子结构模型,并推导出它的贝叶斯识别方法。本文使用CHIPS,利用MCMC算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出模型的结构参数和因子分布,估计出了高等教育对样本收入分布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反事实状态的联合分布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并非完全正相关。高等教育对不同分位区间的影响不同,如果全部样本都接受高等教育,则低收入者的收入地位提高的概率大于降低的概率,而高收入者的收入地位降低的概率大于提高的概率。最后,本文还模拟了取消高考录取的省份差异这样一项教育改革政策对收入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项政策对不同分位数的人的影响差异较为明显。 本文对经济政策异质性效应评价的方法和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的创新之处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国内首次全面梳理了经济政策效应评价方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学术界中处理效应学派和经济结构学派对政策效应评价的争论。 第二,引入一个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反事实框架来刻画具有异质性效应的样本选择问题,然后以MTE为基石整合了其它所有政策效应评价参数,并给出了MTE的参数和半参数识别方法。 第三,超越了传统上使用均值类参数衡量政策效果的界限,在国内首次引入了政策分布效应的概念,给出了分析这类问题的因子结构模型和相应的政策效应评价参数的定义,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数据情况,构建了以有序选择模型为测度方程的新的因子结构模型,并推导出它的贝叶斯识别方法,扩展了前人的研究。 第四,基于异质性,全面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使用三个年份的微观调查数据,估计了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变化趋势;在国内首次实证研究了引入测度信息时高等教育对收入分布的影响并模拟了一项教育改革政策对收入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