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格证据规则在社区矫正裁判程序中的构建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sx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矫正”是一个“舶来品”,在国外的相关学者研究中,社区矫正的定义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但该项制度对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推进和刑事政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社区矫正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翻译成了中文,其来源于英语Community Corrections或Community Based Corrections的翻译。而社区矫正的地方性司法实践开始于2003年。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两院两部的《通知》)是第一份关于社区矫正的权威性文件,2011年又通过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社区矫正确立为法律制度和法律概念。2014年社区矫正法的草案已经成型,社区矫正法有望在2015年出台。本文基于在社区矫正中引入品格证据规则的想法,首先提出了在社区矫正裁判程序中对品格证据的要求,探讨品格证据规则在社区矫正裁判程序中具体如何适用,并如何更好的适用服务社区矫正。就在社区矫正的量刑、缓刑和假释环节如何正确的适用品格证据规则,并更好的进行裁判进行探讨。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对社区矫正中不同情况的品格证据规则的适用进行分析,从而为品格证据规则更好的服务社区矫正提供一点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在社区矫正裁判程序中的品格应该包括三方面:行为人的性格、行为倾向和社会环境对行为人的客观反映或者评价。在缓刑和假释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采纳罪犯的品格证据并在未成年犯和成年犯的品格证据采纳问题上区别对待。
其他文献
在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问题已成了全球性的焦点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3月30日至4月2日召开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曾以“文化与发展”为主题,把文化问题列为未来10年中全
我国现行以生存权保障为理念的社会救助制度,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它不能从根本上使贫困群体脱贫解困,无法顺应贫困主体结构变化的需要,难以实现助人自助的根本目标。发展权
2016 年,我国新型信息化农业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进步。电子信息工程已经在中国现代农业的技术领域中占据了重
在广告设计课程中融入设计竞赛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加强专业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提出“竞赛”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竞赛项目,关注现实
RFID技术利用互联网将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与软件连接可实现物品对象的跟踪,具有可追溯性能力,广泛地应用在供应链管理、资产跟踪、假冒检测等方面。然而,RFID阅读器在大规模的
半胱氨酸合成酶[Cysteine Synthase, CSase,也称为O-乙酰丝氨酸裂解酶,O-acetylserine(thiol)lyase,OAS-TL]在植物有机硫合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从已有中间克隆载体pBS
优化高效拮抗生防菌哈茨木霉T2-16的转化条件,筛选出与野生型菌株具有相似生防特性的阳性转化子,为生防木霉菌T2-16的定殖动态、分布规律等研究打下基础。通过PCR和分子克隆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5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
传统目标回波光外差探测使用高斯分布等简单模型来描述,这常常导致判决误差.笔者提出利用多项式对实际目标测量数据进行拟合,给出较准确的概率分布曲线.通过对某装甲车表面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