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路面颗粒物附着重金属积累冲刷过程粒径效应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非点源污染过程中,重金属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重金属更多的是以附着在颗粒物的形式存在。粒径较小的颗粒物通常不易被道路清扫车去除,然而粒径较小的颗粒物通常附着的污染物量占污染物总量的比例极大,因此,粒径效应的研究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认识和防治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城市地表干燥期间,重金属主要附着在地表颗粒物上,并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进一步的积累,从而会形成一定量的污染负荷。当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随着降雨径流进入受纳水体,形成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这就是重金属“积累--冲刷”过程。   本文深入研究“积累--冲刷”过程中,颗粒物附着重金属的粒径效应,并通过干燥条件和降雨径流条件粒径效应的对比分析,揭示小粒径粒径颗粒物的潜在污染以及实际污染,并通过泡水实验这一联系干燥条件和降雨径流条件颗粒物研究的重要手段,加深对颗粒物附着重金属污染的认识。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在重金属积累过程粒径效应方面。小粒径颗粒物重金属浓度较高,其重金属污染不容小觑。车流量对单位颗粒物中重金属浓度积累的影响也不明显,但是会影响单位地表颗粒物的载荷,进而影响重金属的载荷。干期对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的重金属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单位地表颗粒物的载荷会有影响,无论小粒径颗粒物还是大粒径颗粒物随着干期的增加而增加。降雨后不同径颗粒物中重金属浓度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对单位地表颗粒物的载荷会有影响,不同粒径单位地表颗粒物载荷变化有所不同,小粒径颗粒物载荷下降最大,大粒径颗粒物载荷下降最小。   (2)在降雨径流及地表颗粒物重金属的粒径效应对比方面。单位质量地表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随着粒径的降低有明显的增加,小于40μm单位质量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最高。但是由于颗粒物质量随粒径分布的影响,重金属总量随粒径分布的集中度不强,125-300μm范围内的颗粒物重金属总量最多。降雨径流过程中,实际影响水环境的颗粒物主要集中在125μm以下,且0.45-40μm的颗粒物重金属载荷很高,Cd、Cr、Cu、Ni、Pb、Zn平均高达77.1%。对比干燥条件下六种重金属在40μm以下颗粒物中的平均载荷仅为18.7%,可知,重金属潜在水环境风险的载荷分布与实际影响水环境的载荷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分析二者差异产生的原因,进入水体的小粒径颗粒物质量百分数变大是重要原因之一;大气湿沉降对小粒径颗粒物重金属载荷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3)在泡水实验方面。小粒径范围颗粒物解析成溶解态的重金属浓度较高,主要和小粒径范围颗粒物本身附着的重金属含量有关。小粒径颗粒物吸附能力更强,单位质量颗粒物吸附的重金属含量更多,因此解析成溶解态后的重金属浓度也相应的较高。重金属泡水后溶解态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太明显,这说明了重金属在降雨径流过程初期即在固液两相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小于40μm的颗粒物重金属浓度经历泡水后有明显的增大趋势,这印证了第四章降雨径流中重金属载荷主要集中在小于40μm的颗粒物中这一现象。六种重金属溶解态比例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大有增加的趋势。
其他文献
采用在熔融挤出过程中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高剪切应力诱导引发方法,研究了乙丙橡胶(EPR)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马来酸酐(MAH)的官能化反应。化学分析、粘均分子量测定
本研究采用喷射共沉积方法制备了6066A1/SiCp复合材料管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伸实验、硬度测试等实验方法,研究了6066A1/SiCp复合材料的固溶温度
文言文教学应探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以问题引导促进审美理解能力的提升;在个性化解读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对
纳米复相Nd2Fe14B/α-Fe型磁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型永磁材料,成本低廉。这种磁体是由Nd2Fe14B相和α-Fe相在纳米尺度内复合而成的。α-Fe相中原子磁矩的转动受N
铟锡氧化物纳米粉体材料是一种高简并的锡掺杂n型半导体材料,因其良好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目前,磁控溅射法是制备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的主要方法之
现在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信息流通共享的时代,“云”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沟通密切、生活便捷,大数据、“云”信息应用越来越有其优势,涉及的领域也愈
目前大部分焦化企业采用脱硫效率较高的湿法焦炉煤气脱硫。湿法脱硫由于副反应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放脱硫废液,脱硫废液含有对微生物具有极强毒性的高浓度S2-、CN-,直
LiFePO4正极材料价格低廉,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备受青睐。但其电导率低,锂离子扩散系数小,这些缺陷导致其在低温环境及高倍率充放电时性能不佳,严重影响LiFePO4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憎水性有机化合物(Hydrophobic organic chemicals,HOCs)普遍存在于水环境中,研究HOCs的归趋过程和生物有效性对于预测其产生的生态和健康风险至关重要。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