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在碳纳米管及多环芳烃可视化计算中的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和多环芳烃(PAH)是结构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图论角度描述有机化学中多环芳烃的六角系统在近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六角系统的各种拓扑不变量和一些参数的计算已趋完善或正在逐步完善。但是随着所研究的六角系统(平面或立体)规模的增大,手工计算无疑已变得十分艰巨,甚至不可能胜任。在此同时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为运行六角系统这样的有大量计算量的软件提供了软硬件基础。因此可利用这些软硬件技术设计一个辅助研究软件平台,为研究碳纳米管和大规模多环芳烃提供便利。 本文以图论与有机化学中相关的现有理论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现代软件技术,将单壁碳纳米管上的Kekule结构计数转化为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实现的算法:枚举法和Kasteleyn方法,它们可以处理任意螺旋度的单壁碳纳米管。运用Kasteleyn方法,能迅速地计算大规模的单壁碳纳米管上的Kekule结构数:而且可以对其进行三维立体仿真,对仿真图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研究。本文还对多环芳烃的化学反应活性进行了可视化设计,主要是从k匹配数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得出的相关结论与前线轨道法计算及实测结果是相吻合的。 本文提出的各种算法均已在《Hex_Nanotube》软件包中实现。整个软件的开发以现代软件工程思想为指导。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 六角系统的图论基础和相关计算。介绍了六角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六角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计算平面六角系统中Kekule结构数的两种方法:枚举法和公式法。本章也简要介绍了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现代软件技术基础。介绍了本文所用到的各种软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包含对数据结构、算法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等软件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三章 单壁碳纳米管和富勒烯上的Kekule结构计数。本章详细介绍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数学模型和几何特征,对其上的Kekule结构计数提出了直接枚举法和Kasteleyn方法的可视化设计。接着,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三维立体仿真,可根据需要对其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研究。同时,还介绍了一类特殊的富勒烯——C_X0上的Kekule结构计数。本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第四章 多环芳烃化学反应活性研究的可视化设计。对多环芳烃中单个原子的活性进行研究,对于去除该原子后剩余六角子系统的稳定性从k匹配数的角度进行分析。本章主要使用匹配多项式进行研究。 第五章 软件包的实现和功能。基于第三、四章中论述的各种算法,应用Borland C++ Builder 5.0开发环境,我们开发了一套六角系统(平面和立体)的可视化计算软件包:《Hex_Nanotube》。本章简要介绍该软件包的结构、软件模块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其他文献
可逆轧机是冷轧带材生产的主要设备,其主传动控制系统是指拖动带材在轧辊之间往复运动的电机控制系统。主传动控制系统的调速控制效果对带材的板形和厚度等主要性能指标有重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社会的经济形态也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在知识社会中,企业、家庭和个人对知识的需求从量和质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频率特性测试仪.首先论述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频率特性测试仪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虚拟仪器的特点、结构和发展趋势;然后从软硬件两方
MPEG-4是MPEG组织制定的另一个ISO/IEC标准.MPEG-4标准的制定给视频数据的压缩编码带来新的途径.在解码时可以根据需要在场景中组合这些对象,形成新的场景,或者对场景中的对
针对象素级图像融合的特点,论文从图像的配准、融合算法、融合规则及对融合图像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提出非金字塔形分层融合来克服金字塔形融合可能造成的频率迭混
以石化、钢铁为代表的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具有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等特点,造成较难获取与过程操作和控制密切相关的一些过程工艺参数。传统的离线检测方法耗时较长,难以实现对
人脑是人类生命机理的核心部分,任何细微的病变都可能导致一个人部分生理功能的缺陷或者丧失,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随着环境影响及生活压力加大,人类脑部疾病
该文主要研究基于矩的离散余弦变换算法及其脉动式阵列计算体系结构,在自主开发的软硬件平台上,利用可重构器件(FPGA),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可实现性.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FPGA的
真空自耗炉也称真空电弧炉,属于特种合金冶炼设备.在高真空的环境中,钢锭在电弧的作用下重熔,获得的结晶均匀致密,有害气体成分大幅减少,金属机械性能大大提高,因此真空电弧
该文研究了双摄像机激光三角测距系统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测量数据的缺损和三维几何模型的简化等方面内容.该论文包括测量精度因素的分析、测量数据的完整性问题研究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