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神经成像的全面性癫痫多维度脑连接特征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t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性癫痫是一种因大脑双侧半球大量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而引起的脑功能性疾病,累及广泛皮层和皮层下区域,但脑区间的交互机制尚不明确。作为一种脑网络疾病,在网络层面开展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癫痫电活动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脑病理机制。多模态脑成像技术为癫痫脑网络多维度特征的刻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利用融合分析手段可以更加全面地对不同尺度下脑网络的交互模式进行探索,以更深入地揭示癫痫的潜在脑网络机制。本论文借助多模态脑影像技术,从脑网络角度出发考察了全面性癫痫的大尺度脑功能网络特征,重点探索了皮层下-皮层的交互关系。主要工作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丘脑与全脑的功能、结构连接特征,对传统经典的丘脑-皮层环路进行精细划分,进而计算各丘脑亚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基于此探索了全面性癫痫中青少年肌阵挛癫痫不同丘脑亚区与皮层功能交互模式的共有及特异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后丘脑与额上回的功能连接降低,而与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增强,这可能与青少年肌阵挛癫痫中额叶中央优势的全面性棘-慢波电活动的传播有关。此外,还发现多数丘脑亚区与突显网络的功能连接增强,而与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减少,这可能与癫痫患者处理内外部刺激的情绪和认知损伤有关。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表现出的丘脑内部、丘脑和基底节以及小脑的功能连接增强,暗示了皮层下核团和小脑对丘脑-皮层回路具有调节作用。本部分工作提供了功能连接的新证据,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特定丘脑亚区对青少年肌阵挛癫痫丘脑-皮质网络的影响,并反映出后丘脑可能在全面性癫痫活动中起了关键作用。第二部分,在丘脑-皮层环路的皮层端,默认模式网络对于癫痫电活动的起源及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且与意识、认知等脑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癫痫状态下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本部分工作采用多中心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癫痫默认模式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从7个中心收集了247例全面性癫痫患者、288例部分性癫痫患者、135例良性癫痫患者以及307例健康对照。在体素水平和脑区水平分别考察了默认模式网络的动态和静态功能连接。在单个中心开展了不同癫痫亚组分析,并进行了跨中心综合统计。此研究发现除了背侧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外,在全面性癫痫和部分性癫痫的其他默认模式网络区域功能连接均降低。基于脑区的分析发现全面性癫痫和部分性癫痫的默认模式网络表现出功能连接降低且功能连接变异性增加。此外,良性癫痫的默认模式网络功能连接并未表现出显著异常。良性癫痫中默认模式网络未受累及的表现为理解癫痫良性的脑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癫痫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低连接性和高变异性可能反映了癫痫发生和认知障碍共同脑网络机制。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癫痫的默认模式网络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第三部分,利用多模态MRI数据,以结构连接为约束限制,构建了大尺度动态和静态功能脑网络,且使用盲解卷积的方式构建了神经电活动层面的功能网络。创新性地发展了“网络加权耦合概率”指标,并利用该指标来评估静态功能连接和动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了全面性癫痫患者以默认模式网络、皮层下网络以及额顶网络为核心的多个脑网络多模态连接特征的异常改变。研究结果揭示了健康被试中大尺度脑网络动态和静态功能连接的拮抗效应,但全面性癫痫患者的核心癫痫网络中动态-静态功能连接之间表现出显著减弱的拮抗效应。本研究揭示了大尺度脑网络框架下不同癫痫网络的连接差异,从动态和静态功能连接拮抗效应的角度为癫痫脑网络机制提供新的线索。第四部分,本部分工作着眼于动态功能连接的时空特征,借助功能连接密度指标,利用滑动窗的方法,在全脑百量级亚区上考察体素水平的功能连接特征以及空间模式随时间的动态改变,并综合刻画了脑网络水平的时空变异模式。对于全脑指定区域,计算了功能连接密度序列的时间变异性,以及基于体素的空间变异性。研究发现健康被试的高级网络表现出更高的时空变异性,皮层下和初级网络表现出中等水平的时空变异性,边缘系统表现出较低的时空变异性。与健康对照相比,全面性癫痫患者在默认模式网络中的时间变异性降低而空间变异性增高;在皮层下网络的时空变异性都降低。除此以外,在患者组观察到感觉运动网络和高级网络的时空变异性都增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特异脑网络的高同步性与癫痫活动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在易感性有关。感觉运动网络和高级网络的动态特征异常可能是患者运动和认知异常等外在临床表型的潜在因素。本研究利用时空动态特征深入地揭示了全面性癫痫的脑网络机制。第五部分,本研究从层级连接的角度对全面性癫痫患者的皮层下-皮层的功能连接特征进行描述。为找出全面性癫痫特有的连接模式,本研究纳入颞叶癫痫患者开展了进一步对照分析。以丘脑、纹状体和小脑作为种子点,利用逐步功能连接的方法对层级结构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了逐步连接的强度、距离和空间范围等特征。研究发现所有皮层下种子点都逐渐连接到了一系列共同脑区,主要分布在初级感知觉和额顶注意网络。全面性癫痫患者与健康对照的对比时,表现出默认模式网络的低连接和视觉网络的高连接;而与部分性癫痫对比则展现出其独有的中央前后回高连接。此外,全面性癫痫患者丘脑与辅助运动区的连接距离显著缩短、视觉皮层与丘脑和纹状体的连接距离延长,而和小脑的连接距离缩短。全面性癫痫患者还表现出了与视觉和高级网络连接范围的扩大。本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证据来解释疾病特异性的皮层下区域的功能层级紊乱。上述发现强调了在理解不同癫痫的皮层下效应的时候,初级感知觉系统可能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从多模态融合的脑网络层面出发,利用功能-结构、动态-静态以及时间-空间的融合分析技术,揭示了全面性癫痫的多维度特征,为理解脑网络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本论文首先细化拓展了传统的丘脑-皮层环路,明确了不同环路在癫痫状态下的功能连接特征,并利用多中心大数据的研究方法阐明了默认模式网络失连接为主的异常功能状态。其次,基于大尺度的多模态脑网络连接融合分析揭示了以默认模式网络、皮层下网络和额顶网络为核心的癫痫脑网络异常,以及动-静态连接的异常耦合关系。再次,利用动态功能连接时-空特征的融合进一步指出了全面性癫痫患者不同脑网络的特异改变模式。最后,基于逐步功能连接的层级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全面性癫痫患者皮层下-皮层间信息交互的改变,并揭示了皮层下-感知觉系统特异性的超连接特征。本论文研究提出了全面性癫痫中以皮层下-皮层交互为核心环路,以及默认模式网络和额顶网络为主要异常的脑机制解释框架。
其他文献
在我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了前所未有的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教育领域。大学生第二课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登上高校教育舞台,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成为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传承、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管理载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教育手段。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大学生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明确,其理论基础、顶层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不断演进,高速、高可靠性、高集成度、多功能和低成本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研发需求日益增长。目前低频的微波频谱资源日益紧张,而在微波频谱的高频段,数字通信技术遭遇了成本剧增、整机功耗增加、数模转换性能下降和通信可靠性下降等问题。为此,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Caloz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群时延复用的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利用该技术有望发展成为除数字通信以外的一种新通信体制,而该技术的核心就是群时
转接板(Interposer)是三维集成微系统中高密度互联和集成无源元件的载体,是实现三维集成的核心材料,具有摩尔时代硅基板相当的意义。可光刻玻璃作为转接板相对硅和陶瓷具有热膨胀可调、工艺复杂度低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可光刻玻璃的损耗和集成度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推广。如何降低可光刻玻璃的损耗(提高微波性能)和减小孔径(提高集成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研究:选择Li-Al-Si
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与保存。由于非法监控、暴力破解等导致的信息泄露事件频繁发生,信息安全问题得到了政府、企业等机构越来越多的重视。无源光接入网(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是通信物理层数据传输重要组成部分,下行信号传输为广播模式,其传输的数据容易遭受非法用户的窃听和攻击。为了提高PON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因此基于
数字家电、5G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元器件高频化、微型化、集成化及多功能化进程,同时也对微波介质材料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微波介质材料正向着满足通信系统高集成化、超宽带、超低损耗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揭示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机理,优化材料的微波介电性能,发现性能调控及内在影响机制,开发出高性能5G通信用微波介质材料,该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中介电
基于教材,整合单元内容开展项目式学习是笔者基于科学探究活动与项目式学习活动两种学习方式的一点思考与尝试。笔者以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变的纸"为例,探讨了整合单元内容的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从课程实施现状来看,两者结合,打破了知识的局限性,使知识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推动学生学习真正发生。从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来看,具有真实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有更强的代入感,愿意
一直以来,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相较于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图像传感器在帧率、功耗、集成度、性价比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再加之近年来CMOS图像传感器在工艺、结构设计上的不断改进,使其相较于CCD的传统劣势(读出噪声、暗电流、动态范围、量子效率等)也得到了显著
宽带、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or,ADC)在超宽带雷达系统、电子对抗、无线通信和宽带信号实时探测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传统电子ADC的采样速率已有较大的提升,但受集成材料特性的限制,其模拟带宽和时间抖动的性能都接近局限。光学ADC利用光学技术在超高速、超宽带、超低时间抖动方面的优势,有望同时实现高采样速率、大模拟带宽和高量化精度。本文围绕光学
作为现代射频前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波无源电路一直是微波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其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宽带带通滤波器、宽带差分功能电路和宽带滤波型移相器等各类宽带无源电路设计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平面/准平面无源电路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简单以及易于集成等优点,因此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射频前端系统中。本文基于平面/准平面结构,从宽带带通滤波器、基于微带/槽线
作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基础材料,微波介质陶瓷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5G通信、雷达探测、汽车电子等领域。伴随着信息量的增长和数据速率的增大,电子设备集成化、高频化、轻薄化的需求日益迫切,适应高集成需求的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以低损耗Li2Mg3BO6(B=Ti,Sn,Zr)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子取代、非化学计量比等对其微波介电性能进行优化,并基于精修结果及化学键理论分析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