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歧义问题历来是语言学家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率先对“VP+NP1+的+NP2”结构歧义的研究可以说是始于朱德熙先生,此后许多学者都对这一类型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并没有深入地揭示这一歧义结构的性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句法学等现代汉语研究有重要的作用,还将会对语言教学、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领域的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推动语言科技更快地发展,从而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设想。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对“VP+NP1+的+NP2”结构进行了一个概说,指出这一结构是包含了偏正关系、动宾关系和既能分析为偏正关系又能分析为动宾关系的歧义结构的聚合体。然后,按照产生歧义的原因的不同对“VP+NP1+的+NP2”结构歧义进行归类:因为结构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和因为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在第三章中,我们将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NP2的生命度和VP的动性这两方面探讨这一歧义结构在理解上的制约条件:NP2的生命度等级与“VP+NP1+的+NP2”歧义结构理解为偏正结构的几率成正相关关系:表示手、脚等的单音节动词容易与时态助词结合,进入“VP+NP1+的+NP2”结构形成潜在的歧义结构;带有致使特征的双音节动词容易进入“VP+NP1+的+NP2”结构形成潜在的歧义结构;双音节的“名动词”由于受其后所跟的名词NP1的影响,既能理解为配价组合,又能理解为非价组合,从而使得“VP+NP1+的+NP2”结构出现歧义。在第四章中,我们将从语体、韵律结构、认知和语境四个方面探讨“VP+NP1+的+NP2”这一歧义结构的消除歧义的方法:在小说语体中,“VP+NP1+的+NP2”结构出现歧义的倾向要高于社论语体;韵律结构的分析能够很好地消解“VP+NP1+的+NP2”歧义结构的歧义,因此,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消除歧义的手段;认知因素能够指导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理解“VP+NP1+的+NP2”结构,从而避免产生歧义:语境具有解释和过滤的功能,能够为“VP+NP1+的+NP2”结构歧义的消解提供丰富的信息,是一种很好的消除歧义的手段。第五章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设想。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语体对比、韵律结构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尝试揭示“VP+NP1+的+NP2”结构歧义在产生歧义的条件和怎样消除歧义方面的规律。